三七镰刀菌根腐病
三七 学名 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 异名Panax pseudo一ginseng Wall. var.notoginseng (Burkill) Hoo & Tseng。别名田七。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以根状茎和花及叶入药,具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止血降压之功能。为我国广西、云南特产,近年长江以南、广东也有很多县生产。
症状 又称烂根病、鸡屎烂、臭七等。该病在一年生至三、四年生的三七上都能发生,但主要为害一、二年生三七。发病时,地上部叶色变黄,生长势差。初期中午温度高时,叶稍下垂,早晚尚可恢复。挖出病株,根部染病变成黄褐色或腐烂。主、侧、须根都能发病,以主根居多。并且以根茎部羊肠处开始腐烂的最为常见。若仅一侧根腐,地上部分有时出现相应一边的叶子变黄色。后期病根全部成为黑褐色或灰白色,稀泥浆状,故称“鸡屎烂”,可能与细菌继而侵入有关。每年5—8月高温高湿季节发病重。
病原 Fusariμm solani (Mart.) Sacc. f.sp.radicicola (Wr.)Snyd.& Hans.称茄镰孢根病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在PSA上,气生菌丝较发达,菌丛具条纹,密厚;灰白色,后期培养皿反面变为蓝绿色。小孢子产生早而多;单生于小型瓶梗上,形状多样,以弯卵圆形居多。大孢子产生于多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产孢细胞瓶梗状;大孢子呈不等边纺锤形,微弯,较宽短;2—4个分隔,以3个分隔的占绝大多数,基部足细胞不明显;一般基部第2细胞最宽;顶端细胞稍呈喙状。3个分隔的大孢子26一40×5一6(μm)。该菌除侵染三七的根外,还可侵染马铃薯的块茎或茎基、郁金香的鳞茎、魔芋的块茎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种子、种苗、病土及病残体带菌越冬,田间遇有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地下害虫多,易诱发此病。尤其是二年生三七移栽后,浇水不匀或不及时,根部干瘪发软,土壤水分饱和,根毛易窒息死亡,病菌侵入易发病。3月出苗期就有发生,4、5月气温升高、干燥,病害停滞,6—9月高温多雨,进入发病高峰期。该病发生还与运输苗木过程中失水过多或受热有关。田间土质过粘,植株生长不良,造成根组织抗病力不强易发病,生产上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健康的种子和种苗。
2、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块种植 三七。
3、实行5年以上轮作,一般三七连作不宜超过3年。
4、抓好三七园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或病根,病穴用石灰或药剂消毒。冬春防止忽干忽湿,旱季要及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5、发病初期用1:2:250一300倍式波尔多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浇灌根部,有一定效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草原龙胆的播种和栽培技术 下一篇:苎麻扦插苗的移栽技术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