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天门冬高产栽培技术

天门冬高产栽培技术

天门冬,又名天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块具有滋阴降火、润燥生津、养肺止咳等功效,可治疗阴虚发热、消渴、虚劳咳嗽等症。

天门冬,又名天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块具有滋阴降火、润燥生津、养肺止咳等功效,可治疗阴虚发热、消渴、虚劳咳嗽等症。天门冬主产于长江以南各地,以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最为丰富。近年来,天门冬作为药食两用药材,用量递增,但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而家种天门冬发展缓慢,因此市场上货源紧缺,价格连年上扬。2000年天门冬每公斤14元~17元,已涨至目前的每公斤30元左右,特别是出口规格的特大条、大条天门冬由于货缺,目前外商以45元左右收购。产销差距越拉越大,因此发展种植天门冬市场前景广阔。现将天门冬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适宜种植地区的药农参考。

土地选择

最好选择土质湿润、疏松、肥沃和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种植。

繁殖方法

分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1、种子繁殖:选择30%左右荫蔽度的树下地方育苗,或者先育苗再搭荫棚。苗圃地要深耕一天,每亩施有机腐熟肥40担~60担,起成包沟3尺~4尺畦面。秋季采收种子后,洗净果肉,进行条播。按株行距2寸×5寸,先在畦面上横开寸许浅沟,将种子播于沟内,盖上土杂肥混草木灰,再盖少许细土及薄草,淋水保持湿润。苗出齐后,定期除草、松土、施肥。幼苗经过一年培育,便可移植大田。

2、分株繁殖:冬春两季均可进行,但以冬种产量高。冬植适应期为冬至前后,春植宜在立春至惊蛰。分株方法是:将采挖回来的野生或家种天门冬,把大部分根块剪下加工药用,每条保留2个~3个芽头,并带3条天门冬根块以维持一定养分。栽种之前,将选好的种植地深耕1尺以上,使生土充分风化,然后起成3尺~4尺畦面。按株行距8寸×8寸,挖成“T”,型穴坑,每穴先施有机腐熟肥料2斤~3斤,回土使穴成“锅底”型,再种天门冬1株。天门冬宜浅种,以刚过芦头为好,过深则易烂根头致死亡。栽后植株周围要放些稻草或插树枝遮荫防晒,并淋水保持湿润。初植天门冬,可在畦面两边间种短期生瓜、菜、豆等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并可起到为天门冬初期生长遮荫的目的。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培土:从定植至收获共除草培土4次~5次,特别在暴雨后要及时培土,以防根块露出地面晒死,或造成根块成空泡状而减产。

2、施肥:结合每次除草培土进行。天门冬生长前期,要施稀薄粪水2次~3次。后期宜施有机腐熟肥2次~3次,每亩施60担~80担,以利植株越冬,促使翌年生长更加旺盛和萌发更多新芽。据实践证实,天门冬植株育成藤蔓丛生,根块就会肥大而多,产量就越高。

3、排灌水:冬季种植气候较为干旱,植后要注意灌溉,保持畦面湿润,以利藤旺增产。

4、病虫害防治:天门冬病虫害较少,主要有根块腐烂病。其病状是:先从1条根块的尾端烂起,逐渐向根头部发展,最后整条根块内成浆糊状,发病1个多月后,整条根块变成黑色空泡状。此病多是由于土质过于潮湿(积水)或被地下虫害咬伤,或培土肥施碰伤所致。防治方法:做好排水工作,在病株周围撒些生石灰粉。另外,蚜虫会为害嫩藤及芽芯,使整株藤蔓萎缩。在蚜虫为害初期,可用40%乐果1000倍~1500倍稀释液或灭蚜灵1000倍~1500倍稀释液喷杀。对于虫害严重的植株,可割除其全部藤蔓并施下肥料,20天左右便可发出新芽藤。

收获与加工:

1、收获:在初冬或初春采挖。用种子繁殖的天门冬,要经过3年以上的时间;用根头繁殖的天门冬,生长快速,植后1年便可采挖。实践证明,天门冬生长的时间越长,其产量就越高。多生长1年可增加产量32%~38%,其中大根块增长最为明显,可增产40%左右,且加工后的质量亦好。采挖时,将藤割去挖出全株根块,去掉泥沙,剪去颈根,剪下药用根块,剩余的根头及留下的部分小根块,供分株栽种。可随挖随种,一时种不完的可用湿沙埋藏待种。

2、加工:将剪下的根块洗净泥沙,拣净须根。用石灰250克、白矾100克加水50公斤煮滚,再放下50公斤鲜天门冬,煮3滚(中间翻两次),再焗20分钟,至透心皮裂时捞出,倒进清水中,剥去皮、沥净水后,晒干或用微火烘干,便为成品。成品以身干、条块肥大、色黄白、有糖质、油润半透明、质坚稍脆者为佳品。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天门冬高产栽培技术  天门冬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麻黄草人工种植技术        下一篇:灵香草栽培技术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