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药物贴敷 --> 药物贴敷的中医理论原理

药物贴敷的中医理论原理

整体观念就是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1.整体观念的指导作用

整体观念就是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辨证治疗整个过程之中,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机能活动,人体在结构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并且和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自然环境影响改变着人体变化,人体适应不断改变的自然环境,二者协调平和,机体机能旺盛,生命力强,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不仅体现在人体生理、病理相互联系上,也体现在根据其内在的联系而指导疾病的治疗上,治法上的内病外治,即是此理。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指导下,通过外界刺激而调节机体内部病变之法。药物贴敷遵循内病外治之理法,人体之脏腑在内,骨骼肌肉和毛窍在外,经络腧穴系统遍布于全身,使之相互联系,其治疗作用:一是贴敷的药物能通过肌肤、孔窍、腧穴等处深入腠理,由经络直达全身脏腑组织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即人与自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二是通过药物刺激腧穴,激发经气,疏理经络,调复阴阳,同时通过敷药、经络腧穴的协同作用,激发人体机能,滋生正气,增强脏腑组织功能,以纠偏扶正祛邪,这是人体整体调理作用的结果,综上可知药物贴敷的治疗作用是药物作用、经络腧穴作用、机体自身整体调理作用的统一,最为适合以多系统、多器官、多层次发病为特点的风湿免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药物贴敷的经络系统作用

经络系统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一个多形态、多层次、多功能的调控系统,通过良性刺激可使各种层次的生理功能相互激发、相互协调、作用叠加,从而导致生理效应的放大即激发经气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足见其在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上的重要性。经络系统不但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枢纽,也是病邪传变的重要介质。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联系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医认为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邪气可由皮部腧穴而入并传变致病,治疗上亦可以如此,药物贴敷通过药物对皮肤腧穴的刺激,激发经气,使药气、经气速达皮部、经筋、络脉、经别、经脉并感传至人体所有脏腑组织器官,发挥经络系统整体调节作用,快速而全面的调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滋生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以恢复机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药物贴敷的腧穴特殊作用机理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穴位循序分布于十四经脉之上,为经气游行出入体表之所在,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包括治疗腧穴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病变的邻近作用、治疗所在经络循行到达的远隔部位病症的远道作用及机体整体性的调治作用。这表明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部位,也是邪气所客之处所,还是防治疾病的刺激点。药物贴敷正是通过药物对腧穴刺激作用以通其经络,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4.药物贴敕的药物作用机理

药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也是外邪经皮侵入机体的途径,同理贴敷药物亦可通过此途径进入体内发挥药效,可见人体正气亏虚,病邪易侵入机体,所以疾病状态,人体正气虚弱,更有利于贴敷药物进入体内,药物作用于皮肤和腧穴经络,如同内服药物在胃肠内泌别清浊,将药气透过皮肤直到经脉摄于体内,融化于津液之中,具有内外一贯之妙。随其用药,能祛邪,拔毒气而外出,抑邪气以内消;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清泻五郁之气,而资化源。每种中药都有各自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作用归经,通过药物这些特性来祛除病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盛衰,恢复脏腑的功能。药物贴敷正是根据药物性质功效,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使之在病体的相应皮肤穴位进行吸收,进入体液,通过经脉气血输布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筋骨,进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另外,药气能到达一般用药途径所不易到达的部位,并能维持较高浓度,发挥疗效,药气聚于筋骨则治疗筋骨,药气达关节肌肉则治疗关节肌肉,药气聚于脏腑则治疗脏腑,药气所聚,功效所至,病邪所祛。所以非常适合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特色就是药物不经过体内转化而快速直达病所,即有直接治疗作用又有全身的整体调理作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药物贴敷  中医理论原理  指导作用  经络系统作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药物贴敷的现代医学原理        下一篇:药物贴敷技术的历史发展

>> 返回药物贴敷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