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药物贴敷 --> 药物贴敷技术的用药原则

药物贴敷技术的用药原则

贴敷药物的性味、厚薄、归经及药理作用,是贴敷疗效是否确切的重要环节。“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贴敷疗法的药物选择必须以猛、生、气味俱厚和浓烈芳香走窜的强效药物为主体。

贴敷药物的性味、厚薄、归经及药理作用,是贴敷疗效是否确切的重要环节。“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贴敷疗法的药物选择必须以猛、生、气味俱厚和浓烈芳香走窜的强效药物为主体。多用辛窜开窍、通经活络之品,如冰片麝香樟脑丁香乳香没药花椒薄荷檀香苏合香以及姜、葱、蒜、韭之类,以“离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多生用厚味、有毒之品,如生南星、生半夏甘遂巴豆大黄、蓖麻仁、斑蝥蟾酥等,以图力专效宏。多用穿透性强的重金属或矿石类药物,如轻粉、水银、朱砂、铅粉、黄丹、雄黄明矾、白砒之类。

临症时除了选用以上主药外,一般药物也亦炒香研末,因“炒香则气易透”,可促使药物的吸收。同时还需注意辨证选用适当的引经药或赋形剂以加强药物穿透力,引导药物上下升降,直达病所。譬如病在胸脯以上,尤其在头面部,常用黄酒调药,因黄酒辛散而有升提作用,可引药上升;若病在胃肠属寒者,多用生姜汁涸药,因生姜入脾胃,其性辛温,既助药力达于胃肠,又祛胃肠之寒邪;若病在胃肠属热者,可用黄连水溶液调药,黄连苦寒入中焦胃肠,能泻胃肠肝胆有余之火,除肠胃积滞之湿热;若病在肝胆,多用醋调药,因醋之酸性可引药入肝;若病在肾,可用盐水调敷以引药下行;若病在下肢,则可用牛膝水浸液调药,因牛膝长于下行;而柴胡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引经药,有关这些经络脏腑病症可用柴胡浸泡液调药外敷。

临床常用的贴敷处方中基本都含有辛味药物,既有辛热(溫)的药物,又有辛寒(凉)之品,对其寒、热属性未作明确说明,特别是在治疗同—疾病时,既有用辣椒、肉桂细辛等辛热药为主的处方,也有重用薄荷、冰片、樟脑等辛凉药物者,这似乎提示对于该疗法而言,药物寒(凉)、热(溫)的选择并非必须遵循“寒者热之”或“热者寒之”之古训。研究发现:辛热的辣椒素与辛凉的薄荷脑分别贴敷神阙穴,均能改善痛经症状,缓解疼痛,且二者疗效无差别。

给药途径不同,选药标准有异内服用药注重寒热辨证,即根据疾病的寒、热来考虑寒(凉)或热性药物的选择。研究提示,在药物贴敷治疗时,起作用的主要是药物的“辛”味而非其寒热之性。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与二者的给药途径不同有关。药物内服,需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吸收,药物有效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它是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在发挥疗效,直接针对疾病或“寒”或“热”发挥“中和”“拮抗”作用,所以,当药物内服时,机体主要是对寒(凉)、热(温)四气作出应答;药物贴敷是通过皮肤给药,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本身药理作用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由于药物进入人体的量十分有限,因此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极其微弱,作用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腧穴处皮肤对药物的辛味刺激产生了应答,从而调动了人体自身潜在的修复能力,达到康复的目的,它的机理与针刺、艾灸等治疗方式是一致的。因此,提示药物贴敷疗法由于与内服用药作用途径不同,不可套用内服用药的选药原则,即不应将四气作为选药的主要标准之一。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药物贴敷  用药原则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药物贴敷技术的常用药物        下一篇:药物贴敷的现代医学原理

>> 返回药物贴敷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