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胀脐疗方
1方
【药物】蛤蟆1个。
【制法】将腹剖开。
【用法】贴脐部。用于小儿腹胀。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方
【药物】火硝3克。
【制法】研细末。
【用法】用膏药1张贴脐部,或用布袋放火硝固定腹部,体弱者禁用。用于小儿腹胀。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3方
【制法】共研成细末,用温水调。
【用法】敷脐上。用于小儿腹胀。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4方(达原膏)
【药物】川朴、大白、黄芩、玉米、葛根、柴胡、番泻叶、三仙等。
【制法】共为细末,用凡士林膏调和。
【用法】取莲子大1团放于4.5x4.5(厘米)见方的橡皮胶布上,贴于肚脐,周围固定,8~10小时取下,每日1次。用于小儿腹胀。
【验案】患儿,男,8个月。于1989年8月患小儿麻痹症住院治疗1周,高热起伏,腹胀如鼓,灼手拒按,双下肢软瘫,口干唇燥啼哭,乳食难进,5日未大便,每日输液治疗竟无好转。遂用达原膏贴脐,贴后4时许,肠鸣作响,后泻下稠便多而且臭,腹胀好转;又敷l剂,胀消热退,诸症减轻,后转针灸科治疗而愈。
【出处】《四川中医》。
5方
【制法】研末,混合。
【用法】置于患儿脐内,外用10平方厘米大小的棉垫3~4块,重叠敷盖在药上,再用一块长布带(绷带亦可)围腰1~2圈,将棉垫固定。勿用胶布固定,因胶布取下时,易损新生儿皮肤。敷后,最好仰卧,防止药末漏掉,一般敷10余小时,如需再敷,最小间隔10余小时。用于新生儿(婴儿亦可)腹部胀气,大便不通之属于实证者。
【验案】患者,男,出生20天,1977年3月10日诊。腹部胀气,大便5日不通,曾外用导泻法数次,有时发现大便呈白色,或呈黄色,全身发黄。黄疸见于出生1周以后,西医诊断为“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经用上方敷后,腹部胀气减轻,大便1日已解1次,两日后再敷,前后共敷3次,腹胀、便闭均除,两周后,黄疸亦逐渐消失。
【出处】《新中医》。
【备注】凡新生儿腹部胀气,或胀气不甚而大便泄泻之属于虚证者,或脐带未落或落后有感染者,均不能用上法,以免引起变证。
6方(消积散)
【制法】研细末,置纱布袋内。
【用法】用绷带捆新生儿脐上1夜。用于新生儿出生两周内,由于胎热壅结肠胃,或乳食停滞,使肠蠕动功能减弱而引起的腹胀等。
【疗效】治疗新生儿腹胀30余例,一般1~2次即可痊愈。
【验案】患者,女。患儿出生1天后能吃奶,精神较好,能自解大便。4天后大便不通,腹部膨胀,哭闹不安,不能吃奶,在当地卫生院治疗,给予“食母生”等药未效,乃予消积散外敷1次,大便通畅,腹胀消退,能吃奶,恢复正常。
【出处】《中医杂志》。
7方
【药物】当归、白术、桔梗、陈皮、玄明粉、大腹皮各6克,莱菔子9克。
【制法】研粗末,加麸皮少许,共炒黄后喷醋。
【用法】趁热敷脐腹部。用于各种原因(如消化不良、菌痢后肠麻痹、伤食、胃肠积气等)引起的小儿腹胀。
【疗效】一般热敷后2~3小时就出现肛门排气,继之腹胀消除,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8方(玄香散)
【药物】玄明粉、小茴香各等份。
【制法】研末同拌即可。
【用法】置于双层纱布袋内,置新生儿肚脐上1夜,袋内的玄明粉受热后溶解吸收,患儿大便通,腹胀即减轻或消失。用于新生儿腹胀。
【出处】《江苏中医杂志》。
【备注】另据《新中医》1983年第6期报道,用玄明粉15克,小茴香3克敷脐,治疗新生儿腹胀60余例,效果显著,一般1~2次即愈。
9方
【药物】野菊花30克,食盐、米饭各少许。
【制法】上药共捣烂,加菜油少许,绍兴酒50克共炒。
【用法】趁热敷脐部(勿过热,以免烫伤),再用甘遂末3克,麝香末0.3克,分5次撒在脐上。用于小儿腹胀肠鸣。
【出处】福建《中医验方》。
10方
【药物】鲜黄花蒿(全草)适量,食盐少许。
【制法】将前一味药洗净,捣烂,入食盐拌匀,于锅中炒热。
【用法】趁热敷患儿脐部,每日换药2~3次,连用数日,以愈为度。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出处】《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11方
【药物】全葱子100克,蜂蜜30克。
【制法】全葱子(去须根)切5分长,放锅内加蜂蜜共炒热,用纱布包好。
【用法】趁热熨肚脐。用于新生儿臌胀。
【疗效】治一男儿10天,西医诊断:①结肠转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②胎粪性不完全肠梗阻。用本法治愈。
【出处】《遂宁医药》。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小儿腹胀 脐疗方 蛤蟆 火硝 赤小豆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