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脐疗 --> 脐疗知识 --> 脐疗法机理及在儿科中的应用

脐疗法机理及在儿科中的应用

在经络学中,中医称“脐”为“神阙”穴。神阙穴在腹部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为经之海,因此刺激此穴对五脏六腑具有调节作用。

经络学中,中医称“脐”为“神阙”穴。神阙穴在腹部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为经之海,因此刺激此穴对五脏六腑具有调节作用。

脐疗原理

现代医学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被人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脐动脉结构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脐疗应用广泛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于患者脐部,采用药物敷贴脐疗法、灸脐疗法、熨脐疗法、脐部拔罐法、按摩脐部法等多种操作方法, 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就是脐疗。

脐疗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可治疗很多疾病。如灸脐可用于治疗晕厥、昏迷、休克,故有兴奋大脑、强心、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还可治阳萎、不孕,故有调节内分泌紊乱的功能;在神阙穴上拔火罐,可治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可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过敏反应。药物敷脐可治虚汗、神经性呕吐,故有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作用等。

中医儿科中的应用

由于小儿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药物外治法和非药物外治法,在某种程度上较口服给药治疗小儿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脐疗法作为药物外治法和非药物外治法的综合外治法,在中医儿科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在脐疗法中药物敷贴脐部是优势操作系统。敷贴脐部作为药物外用法,可分为填脐法、贴脐法、填贴混合法等三大类。填脐法又可分为填药末、填药糊、填药饼等。贴脐法可分为贴膏药、贴布膏等。敷贴脐部中最擅长使用的剂型是软膏。最常用的赋形剂是醋、酒和水。

敷贴脐部在脾系病证、肺系病证中应用较多,尤其是脾系病证中的泄泻、厌食,肺系病证中的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

敷贴脐部可治疗的三种优势病种是泄泻、厌食、遗尿,治疗时所使用的中药种类以及频次是不一样的:治疗泄泻病时,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丁香吴茱萸肉桂,其次较高的药物有苍术五倍子木香干姜白术黄连胡椒车前子小茴香藿香等,这说明所治的泄泻多为脾肾阳虚泄泻;治疗小儿厌食时,砂仁、苍术、白术、鸡内金、丁香、莱菔子、肉桂、山楂槟榔等药物的出现频次较高;治疗小儿遗尿时,益智仁、五倍子、桑螵蛸、肉桂等药物的出现频次较高。

敷贴脐部常用的中西成药有:巴布贴剂、丁桂儿脐贴、复方丁香开胃贴、巴布膏、儿泻宁、儿泻康贴膜、温灸贴、脐宝、纳米腹泻贴等。

在儿科应用中注意事项

小儿皮肤娇嫩,容易药物过敏、皮肤易烫伤,是脐疗法在儿科应用中最应注意的。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的患儿,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脐疗法治疗疾病时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尤其是腹泻、感冒、体质虚弱的患儿更要注意保暖。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脐疗法机理  神阙  五脏六腑  药物敷贴脐疗法  灸脐疗法  熨脐疗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脐通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相通        下一篇:

>> 返回脐疗知识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