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针灸 --> 针灸临床 --> 赵氏药气针治急性中风

赵氏药气针治急性中风

赵氏药气针属于五针疗法,集历代针灸名家临床经验之精华,经反复系统临床实验研究,用于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甚好。

赵氏药气针属于五针疗法,在国内国外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集历代针灸名家临床经验之精华,经反复系统临床实验研究,用于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甚好。

药气针的概念

药气针是由著名心脑血管专家赵步长教授、赵涛父子发明的治疗脑血管病的独特疗法。“药气针”含药气、针气两种。药气即依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归经以及入脏入腑和升降浮沉之不同而研制的方药,分内治、外治两种。针气即在针刺过程中对经脉之气运行“调气”的效应。“调气”即得气。应用针药同用、内外同治,使药气针气沿经脉运行直达病所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为药气针。

药气针的应用

药气针乃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这与传统医学应用一针、二灸、三吃药的协同作用是一致的。针药并用,使针气、药气沿经脉运行直达病所,加强了疗效,使中风偏瘫、冠心病患者得以康复。

药气针用药多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是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外用方法。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当某条经脉有病,气血瘀阻不通,所濡养的脏腑肢节受损,出现脑卒中偏瘫症状。选用人工麝香人参、人工犀角牛膝、全虫、蜈蚣等25种中药,可醒脑开窍,通经活络。外用药接触头部,药物就通过皮肤头皮以及百合等穴位,渗透到全身经脉,使气血通畅而达到治疗目的。药气针针术不同一般针术,除重在调气外以取头部穴位为主,配合相应体穴,重用督脉脉经穴,打通督任脉经气。督脉为诸阳之会,任脉为诸阴之会,头穴、体穴双侧同取,使经气复生,气帅血行血滋气足。左右阴阳贯通,偏枯得除。

药气针的选穴行针方法

药气针适用于中风(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一月内)。赵氏药气针五针治疗肢体功能恢复和改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构音障碍等)有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选穴处方创新 让患者口张大,或用筷子,或器械,选2寸针5根消毒。第1针是对准舌系带下方,连接下颚处,向舌根部方向刺,深1.5寸;第2针是在舌系带右侧,距第1针约1.5寸处,向舌根部方向刺,深1.5寸;第3针是在第2针之里面,和第2针相距1.5寸处,向舌根方向,刺1.5寸深即可;第4针和第5针是在舌系带右侧,刺法、深度和方向同第2、3针(不必重复,文字省略)。

注意事项 ①大夫不能离开病人。②不准患者说话。③针刺后检查是否有出血。④10分钟要求捻针2分钟。⑤20分钟后可取针。⑥脑出血或开颅手术慎用。

取针后立即显效 ①肢体功能可从0级到2级,3级到4级,感觉有所恢复。②吞咽功能可以看到有吞咽动作。③构音功能可以数1、2、3、4,可以说简单单字或常见语,如“吃饭、妈、儿子、姑娘”。④认知能力恢复,认识亲人、熟人。⑤感情恢复,可有流泪现象。

疗程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2日针灸1次。

揭秘药气针的神秘面纱

药气针选穴部位是在任督二脉,其循行上与脑和咽喉部有密切关系。在二脉上取穴能有效改善中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构音障碍等。

中风偏瘫有轻有重,时间有长有短,病情复杂,还可以选择其他穴位。对症取穴:通常选取项部和颈部穴位。①颈部常用腧穴有廉泉、夹廉泉、人迎等。②项部常用腧穴有风池风府哑门完骨。循经远端取穴:常用腧穴如列缺照海通里丰隆阴交内关等穴。辨证配穴:如肝阳上亢配太冲,风痰阻络配丰隆;瘀血阻窍配足三里、三阴交;肾精亏虚配太溪、太冲等;强哭强笑者配百会、印堂、人中等;中枢性尿失禁,配四神冲、百会。

药气针的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药气针”的“药”以脑心通为例,成分中有全蝎地龙等药,其含有大量血栓溶解因子(BDF),能溶解血栓,抑制血栓形成,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供血不足,促进受损变性坏死的脑细胞功能恢复。

药气针的针气经现代医学实验证明:针刺经穴留针时,可使正常动脉扩张,血流加速,使瘫痪患者脑血流量增加,外周阻力减少,肌电幅度升高,偏瘫肢体功能得以恢复,针刺可激发和加强锥体外系的恢复;针刺廉泉、风池、翳风穴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修复脑细胞,促进神经通路恢复,从而改善吞咽和语言功能。三穴相配,可通利舌脉气血,恢复舌肌收缩,进而促进舌体运动及语言障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赵氏药气针  急性中风  中风急性期  药气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针灸治疗异常汗出        下一篇:

>> 返回针灸临床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