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信息 --> 古今名医 --> 当代名医 --> 姜春华

姜春华

姜春华1908~1992年,字秋实,汉族,江苏南通县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脏象及治则现代科学奠基人。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卓著。
质和现况,患病原因。如外感不仅辨别风寒暑湿,还包括了病前生活影响于疾病的因素,以及时令、季节、环境等等,辨别何者占着当前主要地位,再从疾病的本身考虑病的枢机何在。是以疾病为急?还是以人的体质为急?权衡轻重,孰为当务之急?然后考虑治法的缓急、先后、轻重,诸治法中孰能解决当前,有利预后。辨证论治,它不是为找寻唯一的致病因素,而是“多元”地衡量某一方面的主要问题,以此主要问题作为治疗依据。先生曾述:同样是患哮喘病,每个人发病情况不同,表现有寒热虚实之别。即同一病人,同一哮喘,在不同时间、季节、环境、诱发因素、个人体质等情况下,所表现的症状各别,治疗上也不相同。

先生曾举一例说明:我以中医“泻胃家实热”这一辩证论治法则治愈了好多病,如头痛、失眠、哮喘、呃逆、胃出血、出血性胰腺炎等,什么是胃家实热证呢?即大便多日不解,而有腹满,舌苔黄黑干燥等主证,这些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病因病理,统用大承气汤以泻胃家实热,结果是一泻而愈。为什么有效?我想有效必有理,所以辨证论治还应当重视,可能它的理论比一病一药的道理复杂得多。”

五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如何结合

中医的“证”,一般来讲是机体在疾病发展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病理的变化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全貌,但是我们又不能满足于“证”,因为,现代科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实验室的各方面的检查所得出“病”的证据,超出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如急性肾炎浮肿等症状已消除,在过去病人和医生都认为病已痊愈,现在检验小便尚有蛋白尿和红、白细胞,医生与病人都认为病未痊愈又如无黄疸性肝炎或乙型肝炎没有或少有什么症状,可是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增多,或乙肝两对半阳性,就不能认为病人无病或已治愈。如何降低转氨酶?如何使乙肝抗原转阴?只有通过实践,从中寻找摸索有效的针对性的方药。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并不是说中医就不要辨病,更不是说西医治病,中医治证。中医除掉西医的病主体外,还要根据中医辨病的原则去辨病,同时也根据中医辨证精神去辨证。辨证也是为了摸索出治病的规律。

先生认为:如果片面强调辨病,丢掉辨证论治,则失掉中医的灵魂。如果无视现代科学对病的研究,则中医临床疗效得不到提高,中医学术得不到发展。

六对辨证分型的商榷

过去不少中医书中以病为纲,如黄疸、眩晕、咳嗽分门别类,在每一病证中又分子目。如咳嗽为纲,下列风、寒、暑、湿、燥、火,肺阴虚、肺气虚、肝火上冲、肾阳虚衰、脾阳不足诸咳;又分别痰多、痰少、干咳、顿咳、久咳等,这在临床辨证施治中有一定意义。前些时期,一般以西医的病名为纲,不用中医过去的病证名为纲,它包括的子目就比较单纯,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大叶性肺炎等。在每一个病中用中医的辨证分型,如慢性支气管炎则分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等,肺结核则分为肺气虚、肺阴虚、气阴两虚、肺肾两虚等,这样定型可以进行复式性的治疗观察,不断地研究分析治疗效果。但是其中也有一个问题即有阴阳、气血、脏腑、寒热、虚实辨证定型,不过几十个框框,病有千百种,用几十个框框定千百种病的治疗,于是这种病定为阴虚,那种病也定为阴虚,百十种病都有阴虚型,而所用补药也不过一二十味,这就不免形成“公式化”,把病看成只有共性,没有特性,而且所谓阴虚症状大体是因病耗损了本质,所以在人体上表现了阴虚,那么阴虚是后果,而疾病才是导致阴虚的原因。当某些疾病造成了阴虚,而疾病已经过去如热性病,这时用补阴养阴药很有作用。如果疾病仍然存在,如癌、肺结核、肝硬化腹水等,这些疾病所致的阴虚,用补阴养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姜春华  姜春华简介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姜鸿声简介        下一篇:徐启刚简介

>> 返回当代名医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