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症状大全 --> 全身症状 --> 畏寒

畏寒

畏寒是病人自觉怕冷,但加衣被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的一种症状,亦称畏冷。

【概念】

畏寒是病人自觉怕冷,但加衣被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的一种症状,亦称畏冷。

本症古代文献中有的与恶寒混称,不加区分,近代学者明确将其分开,将虽加衣被取暖不能缓解者称为恶寒,多属外感;将其取暖后能缓解者称为畏寒,多为内伤阳气不足所致。

【鉴别】

常见证候

寒邪客肺畏寒:畏寒,咳嗽气喘,胸闷,吐白痰量多,苔白滑,脉弦紧。

寒湿困脾畏寒:畏寒肢冷,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寒凝肝脉畏寒:畏寒肢冷,或恶寒,常伴少腹拘急冷痛牵引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冷缩;或月经不调,经痛;或巅顶疼痛,遇寒痛增,得温痛减,呕吐清涎,苔白,脉紧。

阳虚畏寒:畏寒肢冷,面色晦暗,精神不振,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或疼痛,舌质紫暗而胖嫩,脉细弱或结代。

脾阳虚艮寒: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精神不振,纳减腹胀,口淡不渴,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脉沉细。

肾阳虚畏寒: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或黧黑,精神萎靡,腰膝痠冷,小便清长频数,耳目失聪,两尺脉沉细弱;男子阳瘿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或胎动易滑,富寒不孕等。

鉴别分析

寒邪客肺畏寒、寒湿困脾畏寒、寒凝肝脉畏寒:三者均为寒邪过盛,直中于里,损伤阳气,温煦肌表无力而出现怕冷的感觉。此时以热助阳,阳气暂时恢复,或以热可驱散寒邪,故畏寒可以缓解。但三者病位不同,临床表现亦异。寒邪客肺畏寒同时伴咳嗽气喘、吐白痰量多、胸闷等寒邪阻肺,肺气失宣症状;寒湿困脾畏寒同时伴脘腹胀闷、口腻纳呆、腹痛便溏、头身困重、口淡不渴、泛恶欲吐等脾阳受伤、中焦失运症状。寒凝肝脉畏寒,常兼少腹拘急冷痛牵引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冷缩,或巅顶头痛、吐涎沫等肝脉被寒邪凝滞、气机不通的症状。寒邪客肺畏寒,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选小青龙汤等加减;寒湿困脾畏寒治宜温脾化湿,方用理中丸加减;寒凝肝脉畏寒治宜温肝通脉,方用暖肝煎、天台乌药散加减。

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畏寒:三者均为机体内伤久病,阳气虚于内,失于温煦肌表,而出现怕冷的感觉。此时若加衣近火,可防止阳气的耗散,或以热助阳,阳气得到恢复,肌表得温,畏寒自可缓解。三者均可出现精神不振、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等阳气不足、虚寒内生见症。但心阳虚畏寒,其病位在心,故见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或疼痛,舌淡紫暗,脉细弱或结代等心阳痹阻、血凝失运的表现。治宜温阳通脉,方可选桂枝附子汤或炙甘草汤之类;脾阳虚畏寒,病在脾,故见纳减腹胀,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等脾运无权的表现。治宜温运脾阳,方选理中丸之类加减;肾阳虚畏寒,病在肾,故见腰膝痠冷、面色黧黑、小便清长频效、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肾阳不振下元亏损之见症。治宜温补肾阳,方选右归丸或肾气丸加减。

畏寒一症,临床辨析时,首先宜分清其邪正虚实,如畏寒伴有面色苍白,卧,少气乏力.病程久体虚弱,脉迟而弱、舌质淡等症,即为正气不足之里虚寒证;伴有脘腹或其他局部冷痛较剧,痛而拒按,得温则减,四肢拘挛,脉弦而紧者为邪气入里之里实寒证。然后要根据临床表现分清病变脏腑,才能采取针对性治疗。

【文献别录】

《医碥·问证》:“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必表解乃巳。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

中医诊断学·问诊·问寒热》:“畏寒:是病人自觉怕冷,但加衣被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称为畏寒,亦称畏冷,多为里寒证。机体内伤久病,阳气虚于内。或寒邪过盛,直中于里损伤阳气.温煦肌表无力而出现怕冷的感觉。此时若加衣近火,防止阳气的耗散,或以热助阳,使阳气暂时恢复,肌表得温,畏寒即可缓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畏寒  自觉怕冷  畏冷  外感  阳气不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寒战        下一篇:呵欠

>> 返回全身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