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症状大全 --> 全身症状 --> 无汗

无汗

无汗,指当汗出而不汗出者;无汗一症,表证、里证皆可出现,宜从寒热虚实中辨析,不可徒用发汗,致正气妄泄,误犯虚虚之戒。

【概念】

无汗,指当汗出而不汗出者。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的记载。

大凡正常人春夏阳气疏泄,气血趋向于表,故有汗出;秋冬阳气匿藏,气血趋向于里,故少汗或无汗,此乃自然之势。倘或外邪入侵肌表,腠理开阖失司,则当汗出而汗不出者,是为病态。

【鉴别】

常见证候

风寒表实无汗:全身无汗,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声重,喷嚏流涕,喉痒咳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表寒里热无汗:全身无汗,发热恶寒,肢体烦疼,鼻塞声重,烦躁口渴咽痛,咳嗽痰黄,溲赤便秘,苔白或薄黄,脉象浮数。

寒湿束表无汗:全身无汗,头胀如裹,肢体沉重,骨节烦疼,畏寒微热,尤以日晡为甚.舌苔白腻,脉浮紧或迟。

鉴别分析

风寒表实无汗与表寒里热无汗:二者同为风寒表实无汗证,然风寒表实无汗纯是风寒所致,而表寒里热无汗兼有里热证候。风寒表实无汗,由于风寒侵袭,柬于肌表,寒为阴邪,其性凝闭,最易伤阳,卫阳被郁,故全身无汗。《伤寒明理论》:“寒邪中经,腠理致密,津液内渗,则无汗。”其辨证要点是,除无汗症外,尚有其他风寒束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的临床表现。治宜辛温解表发汗,方选麻黄汤。表寒里热无汗,由于索体热盛,或肺热内墓,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则形成外寒里热证,俗称“寒包火”。如《重订通俗伤寒论》:“凡温病伏暑将发,适受风寒搏束者,此为外寒束内热,一名客寒包火。”亦有伤寒表邪未解,外邪已有入里化热之势者,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其辨证要点是:除了风寒柬表(无汗、恶寒发热、身疼)的症状以外,还兼有里热(身烦、口渴、咽痛、苔薄黄)等征象。治宜疏散风寒,兼清里热,方选葱豉桔梗汤,如风寒偏重者,可用大青龙汤。

寒湿束表无汗:恙由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阴冷之地,或伤于雾露之气,寒湿郁于肌表。寒主收引,湿性粘滞,阳气被郁,腠理闭塞,故汗不得出。《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其辨证要点:无汗,兼有寒湿郁表(头胀如裹、肢体沉重、畏寒、发热日晡加剧)的症状。治疗以散寒祛湿为大法,方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羌活胜湿汤。

无汗一症,表证、里证皆可出现,宜从寒热虚实中辨析,不可徒用发汗,致正气妄泄,误犯虚虚之戒。

【文献别录】

《伤寒明理论》卷一:“无汗之由,又有数种,如伤寒在表,及邪行于里,或水饮内蓄,与亡阳久虚,皆令无汗。其伤寒无汗,则腠理致密也;风中于卫,则腠理开而自汗,寒中于荣,则无汗,谓腠理闭也;经所谓太阳病,恶风无汗而喘,脉浮紧,无汗发热,及不汗出而烦躁,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苦头痛鼻干不得汗,脉浮无汗而喘,与其刚痉无汗,是数者,皆寒邪在表而无汗者也;……阳明病,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之状,此以久虚故也,旨阳虚而无汗者也。如是者,理之常也,又焉得为异哉?”

《瘟疫论》上卷:“昔人以夺血无汗,今以夺液无汗,血液虽殊,枯燥则一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无汗  风寒表实  表寒里热  寒湿束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战汗        下一篇:呵欠

>> 返回全身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