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症状大全 --> 眼科症状 --> 血灌瞳神

血灌瞳神

血灌瞳神,是指目中之血,不循经注流,溢于黑睛与黄仁之间,轻者仅沉积下方呈水平液面,甚则一片鲜红,全掩瞳神,视力障碍的症状而言。

【概念】

血灌瞳神,是指目中之血,不循经注流,溢于黑睛与黄仁之间,轻者仅沉积下方呈水平液面,甚则一片鲜红,全掩瞳神,视力障碍的症状而言。因黑睛与黄仁之间溢血而得名。

本症在古典医籍中有“血瀣瞳人”、“目血灌瞳人”、“血灌瞳人外障”等不同名称。《银海精微·卷上》云:“血灌瞳人者,因毒血灌入金井瞳入水内也,犹如水流井中之状,清浊相混,时痛涩,红光满目,视物蒙蒙,如隔绢看物,若云雾中然。”《证治准绳·七窍门·血灌瞳神证》亦云:“视瞳神不见其黑莹,但见一点鲜红,甚则紫浊色也,病至此亦甚危且急矣。”

近代结合西医诊断,分为“血灌瞳神外障”即离经之血,灌注于黑睛与黄仁之间,类今之前房出血;“血灌瞳神内障”即离经之血灌注瞳神内,呈一点殷红或暗红色,视力速降,多属暴盲范畴,类今之玻璃体出血。

另有“瘀血灌睛”,是由淤血停滞胞睑皮下及白睛部位,致白睛红赤,甚则紫黑。应予区别。

【鉴别】

常见证候

肝胆火热血灌瞳神:黑睛与黄仁之间溢血,色泽鲜红,轻者沉积下方呈水平液面,甚者黑睛一片鲜红,遮盖瞳人。眼目胀涩疼痛,白睛混赤或抱轮红赤,热泪如汤,羞明难睁,视物模糊,如隔绢纱烟雾,或红光满目。兼见头痛耳鸣.口苦咽干,胸胁胀满,心烦易怒,溲赤便秘,舌红,脉弦数。

肝肾阴虚血灌瞳神:黑睛与黄仁之间瘀血积滞。睛珠干涩少泪而痛,白睛红赤,视物模糊,不耐久视。兼见头晕耳鸣,腰膝痠软,潮热盗汗,夜梦遗精,舌尖红,脉细数。

脾不统血血灌瞳神:瘀血留滞黑睛与黄仁之间,甚则黑睛一片鲜红。睛珠胀痛,白睛红赤,视力疲劳,视物不清。兼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少便溏,失眠多梦,舌淡脉濡弱。

被物所伤血灌瞳神:为钝物所伤,或施眼科手术中失手,黄仁脉络受损,血溢络外,停滞于黑睛于黄仁之间,甚至黑睛一片鲜红,瞳神被掩,白睛紫黑一片或如血灌。胞睑肿胀,青紫瘀痛,视物模糊,舌质如常,脉弦。

鉴别分析

肝胆火热血灌瞳神与肝肾阴虚血灌瞳神:同为黑睛与黄仁之间出血,但一实一虚,通过眼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不难辨别。前者是因肝胆炽热,火气上逆,熏蒸二目,迫血妄行,故目赤胀痛,羞明,热泪如汤,全身症状可见口苦咽干,耳鸣胁痛,心烦溲赤,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热,凉血止血,方用龙胆泻肝汤加赤芍、丹皮,或瘀血灌睛方加减。后者多因房事不节,或久病伤阴,阴不制阳,虚火上炎,损予目络,溢血灌入瞳神,故眼部症状多见白睛红赤干涩,不耐久视,全身症状常见头晕,潮热盗汗,腰膝痠软,梦遗早泄,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和营止血,方用滋阴降火汤加减。出血已止,酌加花蕊石丹参三七粉等活血化瘀之品。

睥不统血血灌瞳神与肝肾阴虚血灌瞳神:均属虚证,但前者多因素体脾胃气弱,或久病中虚,统摄无权,血不循经,溢于络外,故瞳神血灌,白睛色赤,眼睫无力,常欲垂闭,神疲食少,脉濡弱。临床表现与肝肾阴虚血灌瞳神的兼症应可鉴别。治宜补脾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被物所伤血灌瞳神:有明显的钝物撞击、手术针灸失误等外伤史,继见睛内出血灌予黄仁与黑睛之间。一般可见眼胞肿胀青紫,伤目疼痛难睁等症,治疗及时,消退尚易。《银海精微·血灌瞳人》说:“……撞破之血鲜而热,灌虽甚,退之速。”但若因循失治,久则瘀血难化,甚至目珠胀痛剧烈,坚硬如石,头痛如劈,转为凶侯。治宜凉血止血,佐以化瘀,方用大黄当归散加丹皮、阿胶、三七粉。若瘀血积久不消,则当滋阴平肝.活血破瘀,益气明目,软坚散结,方用坠血明目饮,酌加三棱莪术昆布夏枯草、生芪、白术等,目珠胀痛,方用止痛没药散。

【文献别录】

《秘传眼科龙木论·血灌瞳人外障》:“此眼初患之时,忽被物误刺着,针或灸之失度。至今一眼先患,后乃相撺俱损。盖为疼痛难忍,卧时好眼安着枕上,便流毒血在好眼中,致使损伤。”

《张氏医通·七窍门》“因毒血灌入金井瞳神水内也,清浊相混,时痛涩,红光满目,朦朦如隔绢,看物若烟雾中,此证有三,若肝肾血热灌入瞳神者,多一眼先患,后相牵俱损,最难得退。有擅损血灌入者,虽甚而退速。有针内障失手拨黄仁,瘀血灌入者,三证治法颇同。”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血灌瞳神  血瀣瞳人  目血灌瞳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近视        下一篇:瞳神干缺

>> 返回眼科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