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名人养生 --> 国医大师沈宝藩:充实工作 作息规律

国医大师沈宝藩:充实工作 作息规律

沈宝藩的生活作息一向规律,之所以年过八旬还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他全身心投入医疗工作有很大关系。

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如今依然忙碌。门诊、查房、带教,一周六天半都在工作,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他认为,保持充实的工作状态和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身体健康。

工作充实 闲不下来

沈宝藩每一个工作日都提前超过半小时来到医院,几十年如一日。他对弟子也是如此要求,如果有谁来晚了些,即便按医院规定不算迟到,沈宝藩仍会非常不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党办主任孙强认为,沈宝藩之所以年过八旬还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他全身心投入医疗工作有很大关系。

平时的假期,沈宝藩都是照常上门诊。有一年端午节,老伴、儿媳、孙子都在家,他在家里休息,竟觉得太闲无所事事。干了几十年的工作,2015年春天,沈宝藩破天荒地休息了2个月,到海南三亚过冬。本想就此形成惯例,没想到在海南也闲不下来。去年,三亚市中医院和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希望请沈宝藩到当地教学查房,度假的沈宝藩又忙碌起来。

除了日常的门诊、查房、带教,沈宝藩经常到外地参加会诊和学术会议。他总是合理安排时间,从不浪费一分一秒,经常是中午下了门诊直奔机场,晚上到达目的地,第二天参加完活动就返回乌鲁木齐。

生活规律 阅读养性

采访国医大师,问一下业余爱好是例行公事。可这个普通的问题却把沈宝藩的同事和弟子们难住了,“好像老师没有什么爱好啊。”的确,沈宝藩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业余生活则乏味得很。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爱好的话,读书算一个。读书对于沈宝藩,既是专业所需,又是养性之法。沈宝藩常对学生们讲:“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语出《本草纲目·十剂》,告诫学医者必须苦读书,多读书,天文地理人事都要洞察明了。

近几年,沈宝藩又多了个新的爱好——看微信。睡前一个小时,他总是在浏览微信上的好文章。遇到精彩内容,他就转给弟子们看。他分享到朋友圈的文章不限于中医药专业,而是五花八门,像美国交响乐团演奏《红楼梦》序曲等。“沈院长年纪虽大,却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他的学术继承人胡晓灵说,他分享的文章肯定是正能量的。

沈宝藩的生活作息一向规律。早7点左右起床、晚12点左右睡觉(乌鲁木齐与北京有2小时时差),中午一定要睡上超过半小时的午觉。沈宝藩说:“如果不是重要的接待任务,中午什么活动我都不参加。必须睡上一觉,不然到晚上就没精力了。”

饮食清淡 心态平和

来新疆工作生活已近60年,可在饮食方面,沈宝藩还保留着南方人的习惯,喜清淡,辛辣、刺激的一律不吃。“我到饭馆吃饭,都要说清楚,不要放辣子。”沈宝藩说,“连吃烤鸭的时候都不放葱。”

中医看重情志对健康的影响,如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所说,怒伤于心则肝应,思伤于心则脾应,忧伤于心则肺应,恐伤于心则肾应,喜伤于心则心应。沈宝藩认为,心态平和很重要,不管遇到什么难事,一定要学会把事情看开。

沈宝藩是第二、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论能力和资历,沈宝藩本可当选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但当时,西学中的医生暂不考虑,沈宝藩也就榜上无名。此事虽令人郁闷,可没过多久,他就想开了。“不能因为这件事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该有的终究会有的。”果然,几年之后,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遴选时,沈宝藩成功入选。

膏方调理 四季皆宜

在沈宝藩看来,人体阴阳气血协调平衡是健康的标志,“一阴一阳之谓道”。膏方之制重在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之偏颇。补虚是纠偏的一种手段,也可泄实而达到目的。膏方并非完全为补法,也可作为调畅阴阳气血、纠正偏盛偏衰之态的治疗方法。

膏方治病,历史悠久。沈宝藩认为,膏方适用于四类人群。

一是慢性病或久病虚弱之人。一些慢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等疾病,非一朝一夕能治愈。又如肿瘤、结核病、糖尿病等久病消耗致虚弱之体。二是“亚健康状态”人群,常感倦怠乏力、精神欠佳、睡眠差,常易感冒者也是膏方调理的对象。三是康复期患者,如偏瘫、手术、产后需要调养之人。四是不同体质偏盛偏衰者。如有些平素体质属于阴虚或者阳虚,还有属于脾虚、肾虚或有痰湿、血瘀体质者,均可使用膏方调治以纠偏。

“膏方不仅限于冬令季节,虚损者只要能受补,一年四季均可服之。因为夏天有因暑邪伤及阳气而致阳虚者,或因暑邪伤及阴液致阴虚者。”沈宝藩表示,“只要辨证精确,用药配伍严谨,一年四季均可服用膏方。”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国医大师  沈宝藩  充实工作  作息规律  饮食清淡  膏方调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艺术家于蓝的养生之道        下一篇:

>> 返回名人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