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部分地区湿气仍重,如何才能祛湿防病?
虽然已经入秋了,但全国多地发生水涝灾害,导致湿邪较盛而发生湿病。湿病多有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久居湿地等原因,使湿邪侵袭人体而起。四川盆地,湿气不易发散,再加上连续强降雨,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湿性类水,水性是偏冷的,这就是湿为阴邪的原因之一。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简单讲就是容易妨碍人体气机的流动。
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湿邪困遏,阻滞气机的升降出入,清阳不升,在上则为头重如裹,昏蒙眩晕;在中则胸脘痞闷,胃纳不香;湿滞经络则四肢沉重,倦怠乏力。“浊”即秽浊,指人体分泌物、排泄物表现出黏腻或浑浊感都是湿。湿邪伤阳,气化不利,易出现水湿浊秽的病症,症见面部油腻、头发油腻、眼屎多、大便黏滞不爽,女性白带稠,有腥味,舌苔厚腻、脚气、足肿等,湿气侵袭肌肤,表现出来就是湿疹、癣等渗液性皮肤病。湿气还容易同风、寒、热夹杂。
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胃,因“脾喜燥恶湿”,湿盛则伤脾,寒湿困脾为外湿,脾虚生湿为内湿,外湿和内湿可以互为因果。具体每个人的湿气是如何表现,可以请专业医生辨证。
常见的祛湿的中药有苍术、白术、茯苓、白扁豆、泽泻、淡豆豉、艾叶、菖蒲、赤小豆、薏苡仁等。但是因为每个人的具体体质不同,症状也不同,湿气也可能夹杂风、热、寒,也可能是因为脾虚致湿,所以用药需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避免摄入大量清热下火、生冷瓜果类食物,如西瓜、火龙果、猕猴桃、甜瓜等。另外特别强调不建议脾胃虚寒的人大量摄入红豆薏仁汤,因为红豆和薏苡仁属于清热利湿类食材,会影响脾胃运化能力,反而导致脾胃虚寒产生湿气。
还可以选择穴位贴敷、督灸、腹灸之类的手段,通过温热利湿的药物,如生姜、艾草、白芥子、延胡索、小茴香、肉桂等,外用在经络和相应穴位上的刺激,来提升身体的阳气,提升身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排出身体残留的湿气。
另外,也可以在每天睡前热水泡脚,最好再加上适应的中药材,如有风湿病的患者可以选择中医药治未病科现成的温经活血浴足包、祛风止痛浴足包等,普通祛湿也可以用家里的花椒煮水泡脚,一样可以起到祛湿的效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出汗后要避风、避热、避寒湿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八月顺时养生:早卧早起 神志安宁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处暑养生
- 经外奇穴话太阳,降压、止痛、去疲劳
- 李时珍首次提出五倍子是虫所造
- 诗词中的“肝”及其蕴含的医学道理
- 膝骨关节炎要注意什么?该如何锻炼?
- 尿路感染喝二豆粥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