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重养心 日常生活5注意
“立夏”节气,意味着夏季的到来。夏季伊始,如何养生才利于健康呢?专家介绍,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立夏后,人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调养 增酸减苦
中医认为“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立夏时节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夏季应多吃酸味食物,如山楂、西红柿等。少吃苦味食物,并不代表任何苦味食物都不吃,例如苦菜、苦瓜、莲子等食物有清心火的作用,很适合夏季食用。
立夏后天气逐渐转热,人们容易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多食养心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鸡肉、瘦肉、大枣等。另外,夏季降水量增加,湿热交加,还可多食健脾祛湿的食物如淮山药、芡实、赤小豆等,以去除身体内湿气。
晚睡早起 重视午休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在作息时间上,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旺盛。同时要重视睡“子午觉”。
午饭后,人的身体为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全身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统,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加上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脑细胞也处于疲劳状态,故有昏昏欲睡感。通过午睡来进行调节,补偿夜间睡眠不足,能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更有利于下午、晚上的工作或学习。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以内为宜。
顺应阴阳 避免贪凉
随着气候日渐变暖,人体腠理开泄,如果长时间对着电扇吹或久居空调室内,会使寒凉直入身体,使人感到头昏脑涨、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受凉感冒,严重者会引起气管炎、肺炎、关节炎等。所以,要注意顾护身体阳气,少吹空调、少喝冷饮,养阳的重点就是“勿贪凉”。
情志养生 重视静养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所以要特别重视“静养”。尤其是老年人,要做到“戒怒戒躁”,要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大喜大怒,不可有过激之处,应该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平时可多做静一些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听轻音乐等。
药茶按摩 养心护心
推荐几款具有清热解暑、养心安神作用的药茶。如荷叶和莲子芯适量泡水,能够养心益智、清心火、解暑热;西洋参6片、麦冬10粒,开水浸泡代茶饮,适合暑热所致的神疲虚弱乏力、头晕、口渴、汗多者;对于心火上炎所致的心烦失眠、口腔溃疡,可用莲子6克、栀子6克、酸枣仁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心除烦安神之效。
经常按摩有养心护心作用的穴位,如劳宫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内关穴能够缓解心悸、胸闷、胸痛,起到养心通血脉的作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夏季养生 立夏节气 养心 增酸减苦 晚睡早起 午休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