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勿陷入“过补”误区
日常水果、米饭应该怎么吃?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中的养生道理还要从《黄帝内经》中来探寻。
五谷为养,不吃主食不健康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认为五谷杂粮是养生的根本。五谷指“稻、黍、稷 、麦、菽”,即大米、小麦、大豆、小米等,亦泛指现在所有谷类和豆类食品。“五谷杂粮”本质都是植物的种子。种子浓缩了植物的精华具备旺盛的生命力,也称之为“生机”或“阳气”。吃主食的时候,不仅吃了各种营养物质,还吃粮食的“阳气”。
其次,五谷杂粮还可以调养脾胃。五谷撒在土地里能生长发芽,而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人体所摄入的“五谷”,通过脾胃“以灌四傍”人才能生生不息。五谷杂粮的属性大多都是性平、味甘、色黄的特点, 多归脾经、胃经和肾经,这些性味归经特点也决定了其养脾胃的功能。谷气皆入胃,散精于脾;脾气散精,输布五脏。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无从摄取,气血无从生化,后天之本亏耗,导致气血不足,脾胃虚弱。
因此,五谷杂粮等主食是最基本的营养,既可以补养人体元阳之气,又可以补益后天之本脾胃,绝对不可以不吃主食。
五果为助,因人而异忌过量
《黄帝内经》中言“五果为助”, 五果, 本指枣、李、杏、栗、桃 ,亦泛指各种水果和干果。某些水果和干果还具有补益心肾脾胃和润肺润肠之功,对身体益处颇多。
中医认为,水果有寒热温凉不同属性,一般可以分为寒凉、温热、甘平三大类,而人也有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等不同体质,需要根据不同体质选择合适的水果。
简单来说,像大部分老年人体质虚寒,进食偏于寒凉的水果容易导致胃部不适,甚至腹泻。中医认为,过食寒凉水果易伤脾胃,导致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寒湿内生,阳气受困,加重运化不利,出现精神萎靡、少气乏力、纳差、泄泻等症状,因此建议此类人群食用温热或者甘平性味的水果,如苹果、木瓜、橘子、桃等。
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如食用了热性的水果,容易导致胃肠积热,火胜伤津,进而出现一系列“上火”的症状,如面部生疮、口干、大便干结等。因此建议此类人群食用凉性或者甘平性味的水果,如梨、柚子等。
总之,不管是寒凉还是温热性味的水果都不应过量,更不能代替主食,宜饭后食用。每个成年人每天的水果摄入量建议在200克到350克。
生活变好,勿陷入“过补”误区
《黄帝内经》中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不管是五谷还是水果,或是肉类蔬菜,不能有所偏食。要做到荤素搭配,合理饮食,饥饱有度,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
古人云“食为八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容易陷入“过补”的误区,尤其是老年人气血阴阳 、脏腑俱不足,人体胃肠容量也是有限,过量饮食会加重胃肠负担,久之则脏腑亏损更甚。因此需防止“饮食自倍”和“膏粱厚味”,要注意营养均衡,不可暴饮暴食。
总而言之,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保养身体要顺应四时阴阳之变化,调养心神,不管是吃饭还是吃水果,要做到合理均衡,饮食有节,不可偏食,不宜过量,寒温适中,五味不过,顺应自然规律吃时令果蔬,才能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粗粮养生“莫贪多”,哪些人群不适合? 下一篇:盛暑天谁不渴望清凉?带您了解祖国各地的解暑饮品!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