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药物养生 --> 都说枸杞养生好 健康食用知多少

都说枸杞养生好 健康食用知多少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二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一般来说,每天推荐枸杞食用量为10克左右,尽量不超过20克,这个数大概拿手抓差不多就是一小把。

枸杞

每次说起枸杞,不少朋友都有话要说:便宜又养生,每天泡点水喝挺好的,养眼睛又补身体。但大家可能对于每天吃多少有疑问,这个还真得注意。都说枸杞好,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吧?

吃枸杞养生多少量合适?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二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肾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遗精等症。如果平时有这些症状,容易口干、失眠的人,可以试试。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枸杞子主要含有枸杞多糖、甜菜碱、胡萝卜素等,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机能、保护肝脏、抗癌、抗衰老等作用。免疫力较差、肝不好的人适合吃枸杞。

所以,无论作为药用,还是平日养生保健食品,它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卫生部公布的63种药食两用的名单中,枸杞就名列榜首。每天适量吃一点,对我们好处多多。

但是,医生提醒,枸杞毕竟为滋补品,如果吃进量过大,可能容易上火,出现流鼻血、眼睛不舒服的症状。

一般来说,每天推荐枸杞食用量为10克左右,尽量不超过20克,这个数大概拿手抓差不多就是一小把。

什么人群不宜吃枸杞?

枸杞除了不能多吃以外,还挑人吃,并不是人人都适合。

1、发烧感冒的人群

枸杞性质温热热,发烧感冒时不要吃,会让你发热变得更厉害。

2、有炎症、腹泻的人群

这类人往往有上火的症状,而且腹泻状态下的人消化能力弱,也不适合大量吃枸杞。

3、营养过剩的人

经常吃肉、吃辣椒的人,也不适合,过量吃枸杞反而容易上火。

4、患糖尿病的人

医生提醒,枸杞含糖分较高,糖尿病人不适宜食用,容易致血糖升高。

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面泛红光、性情急躁的人也不要吃,以免更加燥热。

枸杞食疗

除了枸杞泡水喝,下面再给大家推荐3个枸杞食疗方:

1、枸杞菊花

枸杞和菊花是很好的搭档,枸杞子可以提高皮肤吸收氧分的能力。菊花可清肝明目。两者配合在一起,一清一补,对眼睛特别有好处。经常熬夜、疲劳的朋友,喝点枸杞菊花茶会觉得清爽不少。

2、三红补气养血汤

红豆红枣和枸杞做成汤。“三红”都是补血养气的极品,搭配在一起效果翻倍,有滋补肝肾、补中益气、红润面色的功效,尤其适合女性。头发干燥、无光泽、易脱落的人群也可以经常喝一喝这个汤。

3、五味滋补鸡汤

冬季喝鸡汤不仅温暖而且营养,枸杞是经常会被加入其中的中药材、还有诸如当归党参黄芪、红枣等,有补肾益气、滋阴养血的功能。

4、干嚼营养保留最好

枸杞也可以直接食用,比泡水吸收营养更充分,但注意在数量上最好减半,否则容易滋补过度。

医生介绍,拿维生素来说吧,大多数维生素都是水溶性的,遇热容易遭到破坏,可偏偏枸杞子含的维生素种类和含量也不少,所以直接吃能完整保留住营养价值的维生素。

学会4招,教您辨别枸杞

市场上很多商家都在售卖枸杞,有的枸杞看起来干瘪,有的看起来很鲜红,如何避免买到以次充好,染料的枸杞呢?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辨:

1、摸

染色枸杞手感比较湿润,正常枸杞手感比较干,而且果肉感觉很饱满。

2、闻

抓一把枸杞用双手捂一下,再凑近闻,如果闻到刺激的呛味,那么很有可能是被硫磺熏蒸过。

3、尝

枸杞是可以直接食用的,正常枸杞甜味很明显,而硫磺熏制过的枸杞味道则是酸涩,带有苦感。

另外,正常的枸杞自身含有胡萝卜素,少量掉色是正常的。枸杞遇潮或见水就有色素溢出,这些颜色都是植物自身色素。而有些枸杞则是精料染过的,这种掉色则是不正常的。

大家在购买枸杞时,要记住不选鲜红、艳红、透红、发亮、酸味重、枸杞气味不明显的枸杞;只选甘甜味正、稍鲜红深红、有一般枸杞的香味。

黑枸杞比红枸杞更好吗?

近几年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黑枸杞,以含有大量花青素作为炒作概念,功效和枸杞子接近,价钱是枸杞子的数倍,甚至十几倍。但是目前并无科学研究证明黑枸杞有独特价值,其性价比不高。

如果不差钱想尝试,可以买点试试;如果追求养生功效,红色的枸杞子就很好。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枸杞养生  滋补肝肾  益精明目  发烧感冒  黑枸杞  红枸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滋补药服用有“六忌”        下一篇:

>> 返回药物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