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漫话 --> 曹操用望梅止渴鼓舞士气

曹操用望梅止渴鼓舞士气

梅子加工成乌梅,还是一味良好的中药。乌梅性味酸、温,入肝、脾、肺、大肠经,能够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可以治疗虚热消渴,肺虚久嗽,自汗气喘,久痢滑泻以及蛔虫等症。

《三国演义》21回,刘玄德正在后园浇菜,曹操派人将他接到丞相府。曹操与刘备在丞相府后院,曹操说:“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其实,这个故事早在《世说·假谲》中就已有记载,也是说曹操用“望梅止渴”来解决将士口渴的问题,《三国演义》在此作了引述。由于这个故事,后人就把虚妄而不能实现的愿望,叫做“望梅止渴”或“望梅解渴”。

从医学的角度看,望梅止渴是有理论根据的,为什么听到梅子就会分泌唾液呢?这是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

谈谈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大脑皮质活动的具体表现,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信号刺激。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将一切信号区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第一信号,是具体信号,如食物的性状、灯光与铃声等,都是以本身的理化性质来发挥刺激作用的;对第一信号建立条件反射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另一类称为第二信号,是抽象信号,即语言、文字,它是以其所代表的含义来发挥刺激作用的;对第二信号产生条件反射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曹操的将士在夏季行军,找不到水喝,人人口干舌燥,又累又渴。曹操突然心生一计,说前面有片大梅林,咱们赶到那里,大吃一顿酸甜的梅子,就可以解渴了。将士们大都吃过梅子,即使是没有吃过梅子的,也听说过梅子很酸,而酸味是人人尝过的。他们听了这番话,嘴里都自然地流出口水来,烦渴的问题解决了,一个个精神振奋,继续行军。在这里,曹操的一番话是第二信号刺激,作用于将士们的大脑皮质,由于这种条件反射,唾液就分泌出来了,口腔再也不干燥了。这就是条件反射的作用。

梅子以酸味著称

梅子又称乌梅、熏梅、青梅、酸梅、春梅、梅实等。梅树是木本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1975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出一具精致的食器铜鼎,发现里面装有许多已经炭化的梅干和梅核。专家鉴定认为,在距今3200多年以前的商代,黄河流域一带梅子已经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梅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C、柠檬酸、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等,还含有铁、磷、钙、钾等矿物质,突出的特点是钾多钠少。柠檬酸等有机酸,可以增加胃的酸性,抑制细菌的繁殖,促进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对健康有很多好处。

梅子除了生食外,还可以制成蜜饯、果酱,还可以制成乌梅粥、乌梅虎杖蜜、糖渍青梅、醋浸乌梅枣、青梅酒等。曹操“煮酒论英雄”中的酒就是青梅酒。

梅子加工成乌梅,还是一味良好的中药。乌梅性味酸、温,入肝、脾、肺、大肠经,能够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可以治疗虚热消渴,肺虚久嗽,自汗气喘,久痢滑泻以及蛔虫等症。

酸味是五味之首

五味即酸、苦、甘、辛、咸,酸味为首。在生物进化史上,酸味和咸味发展最早,苦味和辣味较晚,甜味发展最晚。

人的味觉比较发达,子宫中4个月的胎儿即能识别甜味。出生后味觉有所减退,但仍能识别0.6%蔗糖溶液的甜味。

五味是由舌头感觉的。人的舌头,长不足三寸,重仅及一两,但它的结构却十分复杂。它那略粗糙的表面布满了多种舌乳头,乳头周围分布着三千多个极细小的味蕾,它是辨别不同味道的主要器官。一般来说,儿童舌头上的味蕾最多,所以小孩吃起饭来总是津津有味,而老年人的味蕾相对较少,因此吃起东西来常感淡而无味。研究指出,人在45岁以后,味蕾开始退化,味觉也开始变得迟钝。60岁左右的人,舌头上的味蕾只有年轻时的20%。停经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减少,味觉的敏感度也会降低。

孕妇爱吃酸的秘密

孕妇常常爱吃酸的东西,如梅子、杏、山楂、醋等,这被称之为早孕反应,或妊娠反应,是诊断早孕的临床症状之一。孕妇为什么爱吃酸呢?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这样的问题。近年来,通过放射免疫技术检测,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妇女怀孕后,胎盘能分泌出一种奇妙的物质,它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使孕妇胃酸分泌量显著减少,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也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孕妇正常的消化功能,使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此时只要吃些酸性食品,就会使这些症状改善。这是因为酸能刺激胃的分泌腺,使胃酸分泌增加,还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并能增加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曹操  三国演义  望梅止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从刘备的大耳朵说起        下一篇:中医养人,书法养心

>> 返回中医漫话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