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漫话 --> 从宫廷谋杀案说到附子

从宫廷谋杀案说到附子

附子是一味剧毒药,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子根),大辛大热,含有许多生物碱类,如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药理实验指出,口服0.2毫克乌头碱,即可产生中毒症状,表现为口腔、咽喉部刺痛、烧灼感,口唇及舌头的麻木感,语言不流利,舌体不灵活;重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眼花,四肢肌肉强直,阵发性抽搐,牙关紧闭、甚至引起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前49年),大将军霍光的妻子想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想法谋害当时的皇后许氏。许氏分挽之后,霍光的妻子就胁迫御医淳于衍利用服药的机会进行谋害。淳于衍暗中将捣好的中药附子带进宫中,偷偷掺和在许呈后要吃的药丸内。许皇后服药后不久,即感到全身不适,很快昏迷死亡。

附子是一味剧毒药,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子根),大辛大热,含有许多生物碱类,如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药理实验指出,口服0.2毫克乌头碱,即可产生中毒症状,表现为口腔、咽喉部刺痛、烧灼感,口唇及舌头的麻木感,语言不流利,舌体不灵活;重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眼花,四肢肌肉强直,阵发性抽搐,牙关紧闭、甚至引起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鉴于此,古往今来,不少医生对它的使用都持慎重态度。

然而,中医理论认为,药物的有毒无毒是相对的,“有是证,用是药”,根据病人的“证”选用剧毒药物,药物的针对性强,能够发挥其专注、强大、峻猛的治疗作用。此时有毒之药就成了有益之品。

以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是发挥剧毒类药物临床效应、有效防止其毒副作用的根本措施。如附子是大毒之品,由于有回阳救逆,除湿散寒的良好作用、故在临床上有广泛用途。我们还可配伍其他药物,以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如“四逆汤”以附子配干姜、炙甘草主治少阴虚寒证,姜、草即增强了附子的回阳救逆之功,又缓解了它的毒性,具有一箭双雕之效果。同时,“久煎”可以降低咐子的毒性,煎煮的时间越长,其毒性越小。

经验丰富的医学家,能够把附子驯服得俯首听命,用它的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追复散失的元阳,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确是一个神来之笔。医圣张仲景就很善于用附子治病,在他著的《伤寒论》中,用附子者,有20方,37条;《金匮要略》中,用附子者,有11方,16条。著名方剂附子汤、附子中丸、金匮肾气丸等,都是屡用屡验、经久不衰的名方,用之得当,疗效绝佳。

《本草正义》写道:附子“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决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府,果有真寒,无不可治。”附子若与其他药物配伍,则更有良好的效果。

附子配麻黄,能够温肺化饮治疗肺胀,临床凡是咳喘频发,咯痰清稀,脊背寒冷,舌苔白腻等阳虚饮凝证者,取小背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甘草、五味子半夏)加附子投之,每能奏效。附子大辛大热,不仅祛寒,而且燥湿,与退黄专药茵陈相使而用,温阳化湿,治疗阴黄有良好的效果。附子其气亲下,善补肾阳,温膀胱之气,与石苇等清利通淋之剂同用,可以温阳行气,通淋排石。附子配大黄,可以温阳泄浊治关格,大黄为降浊之要药,有祛浊通腑之力,唯其性寒凉,久服必伐肾阳;附子辛热,功能温散寒浊而开闭结,并能抑制大黄性寒而保存其走泄之性,两药合用,共成温散寒浊、苦辛通降之剂,而奏通关除格之功。附子主入手少阴心经,能够大补心阳,其性走而不守,善于祛除寒邪,疏通血气,用以治疗胸痹,有一举三得之妙。特别是与生脉饮同用,既生脉养饮,又振奋阳气,效果更好。

现代医学对附子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发现附子可使原来低下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率提高,并能兴奋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调节性激素;还能促进新阵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促进全身血液彻环,增强机体抵抗力;还有调节植物神经、祛除寒冷的作用。

现在用熟附子已经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可以治疗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由医生根据病情使用。

在冬季,附子炖羊肉,是虚寒证老人的优良补品。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附子补阳,羊肉暖中补虚,既有食补的作用,又有药补的效能,相得益彰,两全其美。具体方法是取1~2斤羊肉,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水,再加人制附子30克,配适量大菌、小茴、桂皮、甘草、生姜等作料,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慢炖2~3个小时。两三个小时的慢炖,能使乌头碱水解破坏,食用是安全的。老年体虚、咳嗽气喘、体温偏低、畏寒肢冷等慢性病患者,在冬季进补大有裨益。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从宫廷谋杀案说到附子  汉书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本草正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奇香和奇臭的中药        下一篇:中医养人,书法养心

>> 返回中医漫话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