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诊断 --> 中医闻诊 -->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口臭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口臭

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使他人难以与其对语。是某些口腔疾病(口糜、口疮、龋齿)、鼻咽喉疾病(如鼻渊、乳蛾)和其他疾病(如肺痈、胃火、食滞)所致的一个症状。

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使他人难以与其对语。是某些口腔疾病(口糜、口疮、龋齿)、鼻咽喉疾病(如鼻渊、乳蛾)和其他疾病(如肺痈、胃火、食滞)所致的一个症状。

①口腔疾病而致口臭

【闻诊】病人张口时,口中发出臭秽之气。伴有牙痛或牙龈出血。

【临床意义】多见于牙疳、龋齿或口腔不洁等。牙疳多由感受热邪或浊秽之气,而致牙跟腐烂,其腐肉败血就会散发出腐臭气味,令人难以接近。龋齿则是因食物残渣留于空洞的牙齿中,以致食物发酵腐败而散发出臭秽之气。口腔不洁往往是由不讲卫生,经常不刷牙、不漱口而致食物残渣腐败所致。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同时还可到口腔专科治疗。

②其他疾患而致口臭

【闻诊】口中出气臭秽异常,难以与人面对面谈活。

【临床意义】此多为脏腑积热所致。历代医家对口臭的论述颇多,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说:“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早就指出了口臭是由脏腑积热所致。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口齿兼咽喉科·总论》说:“热胜则苦,寒胜则咸……劳郁则口臭。”认为劳倦、气郁可致口臭。明代李挺《医学入门·口病总论》说:“脾热则口甘或臭……口臭者,胃热也。”指出口臭是由千脾热和胃热所致。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说:“脾热则口甘或臭,《内经》言脾痀是也……宜泻黄散、三黄汤……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宜加减甘露饮;或心劳味厚之人亦口臭,宜加减泻白散;或肺为火烁亦口臭,宜消风散。”指出口臭有脾热、肺热、心劳、虚火、郁热之不同。综上所述,结合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我们认为口臭主要有以下几个证型:

脾胃积热:多因饮食不节,酒食热毒蕴结化热,或过食辛辣之品,或五志化火,或由外感邪热内传阳明而成胃热,以致内热炽盛,胃火上炎而致口臭。

宿食内停化火:多因暴饮暴食,过食伤脾,宿食停滞,腐臭之气上熏而致口臭。

脾胃湿热:多由胃中湿热停滞,传导失常,浊气上泛而致口臭。

肺热:多由外感邪热内伏于肺,或内伤诸火壅于肺,而致气血壅滞所为。

阴虚火旺:多由肾之虚火上炎,口疮频发而致口臭。

【治法】脾胃积热者,宜清泻脾胃积热,方用三黄泻心汤或清胃散,或泻黄散加减。

宿食内停化火者,宜消食导滞佐以清热, 方用保和丸加咸。

脾胃湿热者,宜清泻脾胃湿热,方用茵陈嵩汤加减。

肺热者,宜清肺泻火,方用泻白散加黄芩黄连等。

肾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此外,秦伯未在《中医临证备要》中指出:“经常口有秽气,用萤香煎汤,时时含漱。食韭蒜后口臭,清茶送服连翘末二钱, 或嚼黑枣数枚,能减。”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闻诊  嗅气味  口臭  脾胃积热  宿食内停化火  脾胃湿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闻诊之闻声--喘        下一篇: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呕吐物

>> 返回中医闻诊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