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遗尿验案两则

遗尿验案两则

乌梅汤治疗小儿遗尿,是以药定方,以方推证。乌梅汤药物组成者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共10味,方药组成寒热错杂。

病案一

陈某,男,10岁,学生,2016年8月15日初诊。其父代述,患儿自出生至今,夜间尿床,每夜发作。曾寻中西医治疗,效不显。查患儿神志清楚,精神良好,发育正常,营养可,心肺功能正常,舌淡苔白,脉细弱。辨证为肾精亏虚,治则补肾止遗,方用桑螵蛸汤加减:桑螵蛸,红参茯神,煅龙骨,醋龟板,炙甘草大枣,水煎服,每晚睡前1剂。7天后复诊,患儿服3剂后即见效,近4天未再尿床。查舌淡苔薄白,脉沉。继服7剂巩固疗效。后随访未再发生尿床现象。

病案二

李某,男,13岁,学生,2018年7月25日初诊。其父代述,患儿反复夜间尿床10余年,曾先后去多家医院诊治,不见好转。遂来诊治。查其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可,纳食可。根据以往经验,考虑患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肾精尚未充足,不能约束水液所致。治疗以调补心肾、缩尿止遗的桑螵蛸汤、缩泉汤等加减治疗。处方:桑螵蛸,红参,茯神,龙骨,醋龟板,山药益智仁。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用16剂。病情反复,不见好转。2018年8月15日五诊:详细诊察病人,患儿心烦、多动,自述夜间多梦,舌尖红,两面颊部有白色斑癣。细思之,该患儿较以往所治患儿年龄偏大,开学后即上初一,需住校,思虑较重,心神不宁。患儿面颊部有白癣,民间有言此为蛔虫斑(当然该患儿从未便过蛔虫)。遂想到能否用乌梅汤一试。处方:乌梅,细辛肉桂,红参,熟附子干姜黄连黄柏当归,桑螵蛸。水煎服,每日1剂,共5剂。8月20日六诊:患者祖父述,患儿服药期间,前2天仍尿床,后3天未再尿床,方药效果已显现。守方继服5剂。8月27日七诊:患儿未有尿床。按以往经验,暂停用中药汤剂,改用芪参益气滴丸,每次3丸,每日3次。8月31日八诊:患儿病情复发,服用药丸期间,每晚仍尿床。遂仍用乌梅汤加桑螵蛸治疗。9月7日九诊:患儿未再尿床。守方嘱患儿隔日1剂。7剂后停药,至今未再尿床。

讨 论

桑螵蛸汤源自于《本草衍义》,原为散剂,方药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各一两(原文),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二钱(原文),主治心肾两虚所致的尿频,遗尿,遗精等。方中桑螵蛸甘咸平,补肾固精止遗,为君药。龙骨收敛固涩、安神定志;龟甲益阴潜阳,为臣药。人参大补元气,茯神宁心安神,菖蒲善开心窍,远志安神定志,当归补心养血,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交通心肾,补益气血,涩精治遗之效。

病案一的患儿神志清楚,精神良好,无心神恍惚、健忘等心症,故减去菖蒲、远志、当归等养心、安神、定志之药。加大枣、炙甘草补益后天脾胃,以助先天固涩之功。《成方便读》云:“凡小儿睡中遗尿,亦属肾虚而致。桑螵蛸补肾固精,同远志入肾,能通肾气上达于心……龙与龟皆灵物,一则入肝而安其魂,一则入肾而宁其志。以肝司疏泄,肾主闭藏,两脏各守其职,宜乎前证皆瘳也。”

乌梅汤源自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治疗蛔厥的代表方剂。乌梅汤治疗小儿遗尿,是以药定方,以方推证。乌梅汤药物组成者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共10味,方药组成寒热错杂。君药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作用。《本草经疏》曰:“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本草经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可见乌梅在验案中至少起两种作用:第一是酸涩收敛,止遗尿。第二是生津除烦,清虚火。肾司二便。入夜遗尿,必是肾亏之证。

病案二的患儿入夜遗尿10余年,应是肾气亏虚较甚,肾阳不足,单纯用桑螵蛸、龙骨、龟甲、山药等甘平补肾之品已难奏效,须是大辛大热之附子、肉桂、细辛、干姜等药方能建功。人参补中益气,既助肾阳,又固摄精气,治疗顽疾,当不可少。当归甘润,入肝养血,伤寒论中专属厥阴经药。桑螵蛸甘咸平,补肾固精治遗。患儿心烦、多动,自述夜间多梦,舌尖红,这是心火旺之证。《成方便读》论遗精时说:“夫遗精一证,不过分其有火无火,虚实两端而已。有梦者,责相火之强,当清心肝之火,病自可已;无梦者,属肾虚不固,又当专用补涩,以固其脱。”遗尿亦同理。所以乌梅丸中的黄连、黄柏在此清心肝之火。如此则寒热并用,心肾相交,共奏涩精止遗之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遗尿验案  乌梅汤  小儿遗尿  伤寒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妙用车前子        下一篇:痛泻要方治肝郁脾虚泄泻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