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国医大师李佃贵清热化浊利湿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

国医大师李佃贵清热化浊利湿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赵某某,女,63岁。

2018年8月30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胃脘部疼痛10年,加重5天。

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由于情绪刺激而出现胃脘部疼痛,曾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间断服用摩罗丹、胃复春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后未予重视。5天前情志不遂后出现症状加重,口服胃复春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来李老门诊就诊。

主症:剑突下隐痛,反复烧心,口中异味,乏力,纳不佳,寐差,难睡易醒,大便日1次,排便困难,艰涩难出,肛门下坠感明显,小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细。

既往史:有反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切除术后、轻度结直肠炎等病史。姐姐曾患有直肠癌。

诊断:浊毒内蕴,湿热中阻型胃脘痛(属于西医反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切除术后、结直肠炎)。

治法:化浊解毒,清热利湿。

方药:百合12g,乌药12g,白芍30个,当归9g,川芎9g,白术6g,茯苓15g,鸡内金15g ,豆蔻12g,三七粉2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茵陈15g,香附12g,苏梗12g,藿香9g,佩兰9g,砂仁9g,全蝎9g,蜈蚣3条,海螵蛸20g,14剂,日1剂,文火煎2次,每次40分钟,共取汁400ml,早饭前半小时,临睡前1小时服用。

2018年9月13日二诊:患者诉嗳气、胃脘部胀痛,口苦、口干。反酸、烧心消失,口中异味明显减轻,食欲增加,饭量较前有所增加。大便1~2次/日,质可。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故在前方的基础上调整处方,处方如下:百合12g,乌药12g,当归9g,白芍30g,川芎9g,白术6g,茯苓15g,鸡内金15g,豆蔻12g,三七粉2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茵陈15g,半夏9g,藿香9g,佩兰9g,川朴9g,枳实12g,砂仁9g,全蝎9g,蜈蚣3条,元胡9g,甘松9g,广木香9g,30服,日1剂,文火煎2次,每次40分钟,共取汁400ml,早饭前半小时,临睡前1小时服。

2018年10月15日三诊:患者诉下腹部腹胀偶发,大便1~2次/日,成形,排不尽感,纳眠可,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治疗有效,根据新发症状,调整治疗处方,处方如下:百合12g,乌药12g,当归9g,白芍30g,川芎9g,白术6g,茯苓15g,鸡内金15g,草豆蔻12g,三七粉2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茵陈15g,广木香9g,藿香9g,半夏9g,川朴9g,枳实12g,砂仁9g,丹参12g,全蝎9g,蜈蚣3条,元胡9g,甘松9g,葛根12g,荔枝核12g。患者前后共就诊10个半月,症状完全消失,行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轻度)。

按:该患者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反胃,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胃脘部疼痛,由于患者病程较长,一方面脾失健运,另一方面气郁化火,导致浊邪停聚、化热、久之积蕴成毒,湿热浊毒之邪蕴结,可见胃脘疼痛,肝气反胃,胃气上逆可见烧心,湿热上蒸于口,故可见口中异味;浊毒积聚日久,耗伤人体正气,故可出现乏力;肝胃不和,邪气阻滞,“胃不和则卧不安”,患者可见睡眠质量差;湿热之邪下注大肠,故见大便干结、艰涩难出;观其舌苔黄腻,脉象弦滑细,均为浊毒内蕴之征象。李佃贵认为浊毒祛,方可病症安。故以清热除湿之法,化浊排毒。方中当归、白芍、香附、苏梗疏利肝气;藿香、佩兰、砂仁,芳香醒脾,加强脾胃功能,以助浊毒排出;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茵陈清热除湿;全蝎、蜈蚣抗炎、抗肿瘤;海螵蛸制酸止痛;患者服用14服后,觉症状有所缓解,故在上方基础上调整加入丹参、甘松等药,这是考虑到患者病程较长,久病伤络,故加其以活血化瘀,加三七修复胃黏膜。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本病病机复杂,多虚实夹杂,症状变化多端,李佃贵国医大师在治疗该病时强调要辨清主症;既要以中医理论作为处方的指导方法,又要结合现代对该病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针对性地处理。另外本病病程较长,需要给与患者良好的情绪管理,提高临床疗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萎缩性胃炎  国医大师  李佃贵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肛门坠胀的中医治疗        下一篇:《黄帝内经》系统总结了先秦时期形成的阴阳观念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