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调糖饮主治肺脾肾三脏气虚
组成:太子参30克,生黄芪30克,炒山药30克,熟地黄30克,山茱萸30克,建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苍白术各10克,炒枳壳10克,猪苓30克,茯苓30克,桑螵蛸30克,升麻片10克。
功效:健脾益肾调糖。
主治:肺脾肾三脏气虚所致的2型糖尿病。临床上见腰酸腰痛,眼睑或下肢水肿,自汗,小便清长或短少,夜尿频数,性功能减退,或五更泄泻,舌淡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无力等症。
用法:上药入锅,加入水约1200毫升,浸泡12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汁,如法再煎1次,两汁混匀约750毫升,分早、中、晚三餐前温服。
方解:方中太子参甘平以补肺脾之气、止汗生津,生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退肿,二者共为君。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生山药补脾之阴,且能固肾,共为臣药。泽泻利湿泄浊,且防熟地黄之滋腻;云茯苓、猪苓片淡渗利湿,炒苍术、炒白术共用,以增运脾化湿之功;怀牛膝补益肝肾而兼具活血化瘀之功,炒枳壳行气燥湿,补而不滞;升麻气清味薄,《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此乃脾胃引经最要药也”;桑螵蛸补肾固精缩尿,均为佐药。纵观本方,补泻兼顾,补大于泻,补中兼有行气,补而不滞。诸药合用,使脾气健、肾气足,则本病可愈。
临床加减:下肢肿明显者加汉防己30克;肢体水肿者加桂枝10克以温阳化气利水;夜尿频者加金樱子30克。服药后腹泻者,用炒薏苡仁30克;便秘者,加大黄6克。瘀血者,可酌加丹参30克、赤芍30克、川芎10克等活血化瘀之药。年老体衰或病久虚弱者,参、芪、术、地等补益之品宜先从小剂量开始,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可渐加剂量;临证遣方用药需谨慎,慎用辛燥苦寒之品,以防邪气羁留,加重病情;
验案:王某,男,62岁,患2型糖尿病30个月,神志清,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周身乏力,双下肢中度浮肿,夜尿2~3次,烧心泛酸,舌质淡暗,体胖大,苔白,脉沉细。诊断为脾肾气虚证。治以补脾益肾、培补调糖,予健脾益肾调糖饮内服,每日1剂,糖尿康片10片、黄连降糖片6片,均日3次口服,六仙饮,日1包,代茶饮频服。
服药25天,血糖由14.3mmol/L降至5.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由22mmol/L降至7.3mmol/L,血糖达标,下肢水肿消失,停用汤剂,调整糖尿康片5片、黄连降浊丸3片,均日3次口服以资巩固。
按:患者年老肾气亏虚,水液精微输布失常,聚湿为浊,饮食不节,损及脾胃,脾胃不能运输水谷精微,谷精壅滞血中不仅不能化为精微,反变为“糖浊”。肾虚则水津不运,聚湿为浊,两浊相加,浊而益甚;脾肾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致血液运行受阻发生瘀滞;津血同源,浊瘀相关,因浊因瘀,脏腑失养,血糖升高。《黄帝内经》认为:“脾脆,消瘅易伤;肾脆,善病消瘅易伤。”故健脾益肾,使脾运化正常,肾主津液功能恢复,治以健脾益肾调糖饮,则血糖自行恢复。
对于脾肾亏虚型消渴,治疗时还应注意:不只关注于降糖,还应致力于内外同治,标本同治,改变其致病之因、发病之基,转逆并发症发病之根结。在使用口服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针刺、中药静脉针剂、药浴、穴位贴敷、中药封包等多种疗法,综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视力模糊的防治 下一篇:无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