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补肺固表 益气扶正御病邪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重新审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古训,重视“正气”对于防御外邪入侵的重要性。在这场疫病初始阶段,老年人第一时间就被划为易感高危人群,这是因为在同样受到病毒攻击的情况下,身体虚弱、自身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被病毒击倒,发病后程度益加严重。
疫情发生后,全国多个省份陆续推出了防疫中药处方,鼓励市民通过服用中药,提高体质,预防疾病。纵观各地处方,大多都用到了黄芪。例如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医疗保障局联手推出“中药预防疫病推荐方”中,黄芪就是主药。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它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功能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炙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生黄芪固表托疮,用于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史书《旧唐书·方技传》中记载了许胤宗用黄芪煮汤熏蒸治疗中风病的故事。书中介绍,柳太后突发中风,说不出话来,病情日益严重,因为口噤不能服药,众医束手无策。这时,精通医药的许胤宗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他采用黄芪、防风两味中药,煮成大盆的汤汁,放到柳太后的床下,关好门窗,任药性弥漫,气雾缭绕。经过这般熏蒸,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再用此法调理一段时间,太后的中风病便完全康复了。据说,许胤宗因此而出名,被任命为义兴太守,后官至尚药局奉御。
黄芪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配用防风能散风胜湿止痛。金元名医李杲说,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二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而健体,又能散风行滞而调气血,复加热蒸,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能在较短时间内收到良好效果。
黄芪与防风同用,再加一味白术,即成中医经典名方玉屏风散。三药同用,益气固表益加显著,如同人体有了一道屏障,能挡住病邪,可谓珍贵如玉,故称“玉屏风”。
正因为黄芪是公认的补药之长,但凡需要起到补益作用的方子,大多要用到它。诸多经典名方中用到黄芪的不胜枚举,当归补血汤就是通过补气来实现补血。方中黄芪用量是补血药当归的6倍,这是基于气血相依相生,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更是对补气的看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抗生素滥用的“四重”危害 下一篇:补益肺脾话黄芪 药食两用可防疫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