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1.陶弘景:蝮蛇,黄黑色,黄颔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毒不异于蚖,中人不即疗,多死。蛇类甚众,惟此二种及青蝰为猛,疗之并别有方。
2.《唐本草》:蝮蛇作地色,鼻反,口又长,身短,头属相似,大毒。一名蚖蛇,无二种也。山南汉、沔间有之。
【拼音名】Fù Shé
【英文名】Pallsas Pit Viper
【别名】虺、土虺蛇、土锦、灰地匾、地扁蛇、土球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蝰科动物蝮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kistrodon halys (Pallas)
采收和储藏:春夏间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盘形,烘干。亦可鲜用。
【原形态】蝮蛇,全长60cm左右。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背鳞外侧及腹鳞间有1行黑褐色不规则粗点,略呈星状;腹面灰白,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鼻间鳞宽短,排成⊥形;眶前鳞2,眶后鳞2(3),眶璨来新月形,颞鳞2+4(3);上唇鳞2-1-4(2-1-3、3-1-4)式。背鳞21(23)-21-17(15)行,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腹鳞137-173,肛鳞完整;尾下鳞29-54对,少数为单行。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及山地,活动于稻田、耕作区、草地以及住宅附近。以鱼、蛙、鸟、鼠等为食。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呈圆盘状,盘径6-8cm,头居中体背黑灰色,有的个体有圆形黑斑,背鳞起棱,多脱落。腹面可见剖除内及的沟槽,脱落的腹鳞长条形,半透明。尾部较短,长6-8cm。质坚韧,不易折断。气腥。骨骼特征:鼻骨前端较突出,躯干椎的棘突较低矮,基本不后倾,椎体不突尖端较平截,多数成长短不等的竖刀状,尾椎脉突侧面观亦成短竖刀状。
显微鉴别(1)鳞片;呈长椭圆形,长径3.2-3.5mm,短很能够1.2-1.3mm,有背棱,端突2个,长径178-196μm,短径107-221μm。乳突长三角形、长条形或多角形。
(2)扫描电镜观察:背鳞表面无突起,却有纵向树枝交错排列的纹理,其表面具网格状纹饰,端窝2个,其表面有网状纹饰,有背棱。
【化学成份】
蝮蛇全体含胆甾醇(cholesterol),牛磺酸(taurine),脂肪,脂质,挥发油等。其中脂肪酸类分以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等不饱和脂肪酸含一多,另见微量的奇数(碳)脂肪酸。脂质类成分以磷脂(phospholipid)和胆甾醇居多,内脏中以三酰甘油(triglyceride)和胆固醇居多。同时在蛇体及内脏中也发现有磷酸乙醇胺(phosphorylethanolamine),磷酸胆碱(choline phosphate),磷酸丝氨酸(phosphoserine),磷酸肌醇(phosphoinositide),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等种种磷脂。
蝮蛇肛门腺分泌物有胆甾醇,癸酸(decanoic acid),二十一(烷)酸(heneicosanoic acid),二十(烷)酸(eicosanoic acid),十八(烷)酸(octadecanoic acid),顺-9-十八烯酸(cis-9-octadecenoic acid),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十八(烷)酸(hexadecanoic acid)等。
【药理作用】毒性:粗制蛇毒成分复杂,作用亦很复杂。一般认为,蝮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血循、神经混合毒。被咬伤的病人除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外;由于神经毒,常发生畏寒、目糊、眼睑下垂、颈项牵引感,当然更重要的是引起呼吸困难如双吸气、屏气、点头状或鱼口样呼吸等。呼吸麻痹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动物试验也证明蝮蛇毒具有明显的神经毒的作用。另一方面,蝮蛇毒具有显着的血循毒,单纯的人工呼吸并不能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临床病人也常出现面色苍白、多汗、心率加速、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严重中毒性休克症状。虽然有人认为江苏蝮蛇毒主要也是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蝮蛇 土虺蛇 土锦 灰地匾 瘰疬 疮疖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