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F --> 蜂蜜

蜂蜜

蜂蜜用于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解毒。主治脘腹虚痛;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风疹瘙痒;水火烫伤;手足(军皮)裂。
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有润滑性祛痰和轻泻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1)酸度检查,取本品10g,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混匀,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氢氧化钠液(01.mol/L)4ml,应显粉红色,10s内不消失。

(2)淀粉、糊精检查,取本品2g,加水10ml,加热煮沸,放冷,加碘试液1滴,不得显蓝色、绿色、红褐色。

(3)吸收度测主,取蜂密约5.0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水约25ml溶解,加15%亚铁氰化钾溶液及30%醋酸锌溶液各0.5ml,加水稀释至刻度(必要时加乙醇1滴消除泡沫),摇匀,用干燥滤约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各5.0ml,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具塞试管中,甲管加水5.0ml,乙管加新制的0.2%亚硫酸氢钠溶液5.0ml作空白,混匀,在284nm和336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其吸收度差不行大于0.34。

【炮制】

1.取纯净的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

2.《雷公炮炙论》:凡炼蜜一斤,只得十二两半是数,若火少,火过,并用不得。

3.《本草经集注》:凡蜜,皆先火上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坏。

4.《纲目》:凡炼沙蜜,每斤入水四两,银石器内,以桑柴火慢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渭之水火炼法。又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伤火也。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解毒。主治脘腹虚痛;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风疹瘙痒;水火烫伤;手足(军皮)裂。

【用法用量】内服:冲调,15-30g;或入丸剂、膏剂。外用:适量,涂敷。

【注意】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大便不实者禁服。

【附方】①治咳嗽: 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挑,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九,日三服。禁一切杂食。 (《千金方》)②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杏仁、生姜汁各二升,糖、蜜各一升,猪膏药二合。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合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渐加之。 (《干金方》)③治阳阴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 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 食蜜七合。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鞭。 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伤寒论》)④治高血压,慢性便秘: 蜂蜜一两八钱,黑芝麻一两五钱。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搅人蜂蜜,用热开水冲化,一日二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蜂蜜一两八钱,生甘草三钱,陈皮二钱。水适量,先煎甘草、陈皮去渣,冲入蜂蜜。一日三次分服。 (《现代实用中药》)⑥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 甘草二两,粉一两重,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庭即止。 (《金固要瞅甘草粉蜜汤)⑦治疗肿恶毒:生蜜与隔年葱研膏,先刺破徐之,如人行五里许,则疗出,后以热醋汤洗去。 (《济急仙方》)⑧治口疮: 蜜浸大青叶含之。 (《药性论》)⑨治男子阴疮: 蜜煎甘草末,涂之。 (《肘后方》)⑩治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疯痂欲落不落者: 白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预自落,且无疤瘢,亦不臭秽。 (《普济方》百花膏)(11)治风疹,风癣: 沙蜜一斤,糯饭一厅,面曲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以蜜入酒代之,亦良。(〈纲目>蜜酒)(12)治热油侥痛: 白蜜涂之。 (《梅师集验方》)(13)治黯: 白蜜和茯苓,涂上。(《补缺肘后方》)(14)解乌头毒: 白蜂蜜每次一至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蜂蜜  脘腹虚痛  肺燥咳嗽  肠燥便秘  石蜜  石饴  食蜜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蜂蜜        下一篇:蜂药

>> 返回中药词典F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