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S --> 三七

三七

三七用于活血祛淤,止血,消肿止痛。用于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

【拼音名】Sān Qī

【别名】田七、滇七、参三七、汉三七

【来源】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 Hoo et Tseng [P. sanchi Hoo]的块根,其花亦入药。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芦头)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主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分枝和多数支根,表面棕黄色或暗褐色,具疣状凸起及横向皮孔。茎直立,单生,不分枝,近于圆柱形,有纵条文。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通常5~7片,膜质,基部一对较小,椭圆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而偏斜或宽楔形,下延,边缘具细密锯齿,两面脉上有刚毛。夏季开淡黄绿色花,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花5数,花瓣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子房下位,2室,花柱2,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果扁球形,熟时红色。种子扁球形,1~3粒。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丛林下。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一般为栽培;江西、湖北及其它省近年也有栽培。

【栽培】喜冬暖、夏凉的环境,不耐严寒,忌强光。宜选阴凉通风,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植质壤土栽培。种子繁殖,播种前2~3个月整地、作畦。为了消灭害虫、病害,可在翻地时撒1~2次石灰(60斤/亩)或六六六粉(5~10斤/亩),但必须在种植前20~30天进行。当果实成熟后,可随采随播,产区也多用冬播。播时于畦面开沟,沟宽1~2寸,深2~5分,粒距1.5~2寸,覆细土2~3分,再盖稻草防畦面板结,保持土壤湿润,约3~4个月出苗。幼苗生长1年,于12~1月,休眠芽萌动前,按苗大小,挖出栽种,开沟,以5×5或5×6和6×6寸行株距栽种,栽深0.5~1寸。栽时,芽头向下倾斜成约20度角,然后覆土盖草。播种1月后,搭荫棚,四周围以篱笆;透光度按季节调整,光度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春季透光度60%左右,夏季40~50%,冬季逐渐调大透光到50%~80%。生长期间应注意防病、防虫,施肥、摘蕾。

【化学成份】块根含三七皂甙A(arasaponin A,C30H52O10)、三七皂甙B(arasaponin B,C23H38O10),二者水解后分别生成皂甙元A,皂甙元B及一分子葡萄糖。又近举报导,含有五种三萜皂甙,其甙元为人参二醇及人参三醇等。三七块根除含有皂甙外,尚含有生物碱和黄酮甙。三七叶含皂甙,水解后其皂甙元以人参二醇较多,可明显检出有齐墩果酸,但人参三醇含量极少。

【药理作用】

1、三七块根流浸膏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

2、三七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并能对抗因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的作用。

3、三七块根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4、三七灌胃能促进小白鼠肝糖元的积累。

5、毒性:三七皂甙给猴等等物静注,有溶血作用,对小鼠静注其半数致死量为460毫克/公斤。对金鱼毒性极轻。

【炮制】

开花前采收3年以上的鲜三七,去茎叶泥土,摘下芦头、侧根、须根,分开大小,晒至六、七成干时,用谷壳掺和,边晒边搓揉,使其体质结实,再晒至足干。

夏季采花,阴干或熏蒸晒干。

【性味】

块根:甘、味苦,温。

花:甘,凉。

【功能主治】

块根:活血祛淤,止血,消肿止痛。用于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

花:清热,平肝,降压。用于急性咽喉炎,头昏,目眩,耳鸣。

【用法用量】

块根:1~3钱,研末用白开水送服。不宜入煎剂。

花:适量,开水冲泡当茶饮。

【附方】

1、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三七1钱,花蕊石血余炭各0.5钱,研末分4次吞服,每日2次。

2、跌打损伤:三七1~2

|<< << < 1 2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三七  衄血  吐血  咯血  便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三品一枝花        下一篇:三七

>> 返回中药词典S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