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S --> 桑寄生

桑寄生

桑寄生用于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
、青海等地亦产。

②桑寄生

又名:广寄生。茎枝呈圆柱形,长30厘米以上,直径0.5~1厘米,具分枝或枝痕。表面灰褐色或红褐色,有多数细小的浅色皮孔,嫩枝上或带有棕色细毛及叶。叶长椭圆形,对生或互生,易脱落,似革质,质坚硬,断面不平坦。气无,味淡。以外皮棕褐色、条匀、叶多、附有桑树干皮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等地。此外,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亦产。

③柿寄生

为毛叶桑寄生的干燥枝叶,茎枝圆柱形,下部粗0.5~1厘米,分枝尾梢仅2~3毫米;外表棕褐色微带紫红,有多数细小的浅色皮孔,吸枝有不规则细纵纹。叶片椭圆形,下面黄褐色,革质而脆,多数脱落而仅留叶痕。偶有干枯的花果。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气无,味涩。以枝细,外皮棕褐色者为佳。

产于陕西、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地。

【化学成份】

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内消旋肌醇,黄酮类化合物,尚分离出蛇麻脂醇,β-谷甾醇及一黄酮甙。

桑寄生带叶茎枝含槲皮素及萹蓄甙。

【药理作用】

①槲寄生:降压作用:黄果槲寄生新鲜叶的醇提取物(用时转溶于生理盐水中)1毫升(生药0.83克)/公斤给麻醉兔、犬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与白果槲寄生的作用相同。其茎和叶的浸剂同样有降压作用,如与山楂大蒜臭梧桐合用,其降压作用大为增强,作用时间也有所延长。白果槲寄生据称有强心、降压作用,强心成分为Viscotoxin,有洋地黄样作用。红果槲寄生中含齐墩果酸,可能是引起强心、利尿作用的成分。至于降压作用是如何引起则未经解决,对其粗制剂之降压原理,一般多认为是槲寄生兴奋了循环系统的内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而产生降压作用。切断迷走神经之动物,即不再引起降压;而阿托品化后之动物,则仅能消除其使心率减慢之作用(可能为其中某些胆碱样物质所引起),而不能消除其降压作用。槲寄生可能由于其寄生的宿主以及药物制备的方法不同,使其作用有所差异。大量尚可引起呕吐,下泻,乃至死亡。临床上白果槲寄生叶浸剂(2月间收集的叶较好)或其他部分的酊剂对初期高血压病人有效,能改善自觉症状,但降压作用不显著,应用需持续1个月以上,对晚期高血压无效。

②桑寄生:㈠利尿作用

麻酢犬以萹蓄甙即广寄生甙0.5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引起利尿作用,增加剂量时作用更显著。在慢性大鼠试验中,无论口服或注射,34毫克/公斤即开始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强度虽不及氨茶碱,但其毒性仅为氨茶碱的1/4,故其治疗宽度较大。

㈡降压作用

萹蓄甙对麻醉犬虽有降压作用,但持续很短,且易产生急速耐受性。据初步试验,在正常搏动和颤动的离体豚鼠心脏标本上,桑寄生(冲剂)均有舒张冠状血管的作用,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对心肌收缩力则为先抑制后增加。

㈢抗病毒作用

桑寄生煎剂在体外(猴肾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脊髓灰质炎病毒与药物直接接触一小时内,即被抑制,可能是直接灭活作用。

③柿寄生:㈠降压作用

其茎、叶混合酊剂0.1~0.25克(生药)/公斤静脉注射或0.4~0.5克/公斤口服,均有降压作用,维持时间亦较长(1~2小时),重复给药,并无急速耐受现象,切断迷走神经或注射阿托品只能减弱而不能完全消除其降压作用,对肾上腺素无拮抗或增强作用,降压与窦神经无关,对正常离体兔耳血管无直接扩张作用,而对胆甾醇性血管硬化的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的直接扩张作用。其降压作用据认为可能是中枢性或反射性的。

㈡镇静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柿寄生酊剂2克/公斤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运动性兴奋,和延长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小鼠死亡时间。

㈢其他作用

柿寄生对麻醉犬的肠蠕动无明显影响,能降低离体兔肠的张力,但不影响其节律收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桑寄生  腰膝酸痛  筋骨痿弱  偏枯  脚气  风寒湿痹  寓木  宛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桑寄生        下一篇:桑寄生

>> 返回中药词典S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