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S --> 熟地黄

熟地黄

熟地黄用于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和醛固酮(AD)的血浆浓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造模以后,阴虚组和正常组相比,则有非常显着变化,如兴奋好斗,体重减轻,24小时饮水量及饮量增加,T3浓度升高,T4、AD浓度降低等。而阴虚大鼠给以熟地黄后上述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显着改善,趋于正常(和阴虚组相比)。如阴虚加熟地黄组和阴虚组相比,血浆AD浓度显着升高(P<0.05),24小时尿量显着减少(P<0.01),提示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与改善体内AD水平有关。阴虚给药组血浆中T3、T4浓度明显改善(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表明熟地黄不仅能通过对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改善阴虚症状,并能对异常的甲状腺素状态起调节作用。另外阴虚给药组和正常组相比,在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血浆T3、T4浓度等方面,仍显着未达到正常水平,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这表明,虽然阴虚给药组和阴虚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着改善并趋于正常,但未完全恢复到正常。说明熟地黄的作用还是有局限性。

3.熟地黄补血作用的实验观察:生、熟怀地黄制成1:1水煎剂灌胃给于小鼠观察对失血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生成的影响。结果:生、熟怀地黄对失血性小鼠有明显的作用,给药8天后,特别是熟地黄组恢复较快,已基本恢复,RBC和Hb计数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1和0.01。生、熟地黄对造血干细胞亦有一定的增殖、分化作用,似可说明地黄补血作用与造血干细胞促进血细胞的产生有关。对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组细胞的生成:生理盐水组红系集落(个数)为52.4±18.41,生地和熟地组分别为60.2±19.44与125±20.45(P<0.05)。提示地黄补血作用与骨髓造血系统亦有密切相关的作用。

4.地黄炒炭后对止血作用的影响:对生地黄、生地炭、熟地黄、熟地炭,分别制成每100ml煎液含生药100g或含炭药33g制剂。各样品按0.8ml/20g剂量灌胃给于小鼠,从左眼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统计凝血时间并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地黄用于止血似不需要炮制。

【毒性】地黄水煎浸膏剂和醇浸剂给小鼠灌胃每日60g/kg,连续3天,观察l周未见动物死亡及不良反应。大鼠每日灌胃1次地黄水煎膏剂或醇浸剂18g/kg,观察15天,未发现动物行为、体重、血中非蛋白氮、谷丙转氨酶值有何明显的改变;肝肾组织也未观察到明显的病变。干地黄水提物可使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显着增加,干地黄醇提取物明显促进抗SR-pc抗体-溶血素生成,减少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熟地黄水提取物无此作用。80%熟地黄水煎剂对(大鼠)肝、肾组织蛋白质的分解速率有不同程序的降低,而肺组织蛋白质合成速率有增加。

【炮制】

熟地黄炭:取熟地黄放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人、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人门,待凉后。取出;或将熟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取干地黄加黄酒30%,拌和,入蒸器中,蒸至内外黑润,取出晒干即成。或取干地黄置蒸器中蒸8小时后,炯一夜,次日翻过再蒸4-8小时,再焖一夜,取出,晒至八成千,切片后,再晒干。

1.《雷公炮炙论》:采生地黄去白皮,菩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器。

2.《本草图经》:取肥地黄三、二十斤,净洗,更以拣去细根及根节瘦短者,亦得二、三十斤,捣绞取汁,投银铜器中,下肥地黄浸漉令浃,饭上蒸三、四过,时时浸漉转,蒸讫又暴,使汁尽,其地黄当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糖。须慈器内收之,以其脂柔,喜暴润也。

3.《纲目》:近时造法,拣取沉水肥人者,以好酒人缩砂仁未在内,拌匀,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晒干,再以砂仁酒拌蒸,如此九蒸九乃止,盖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和之气,归缩丹田故止。今布中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熟地黄  血虎萎黄  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熟地黄        下一篇:熟地黄

>> 返回中药词典S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