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麸子
【出处】《开宝本草》
【拼音名】Yán Fū Zǐ
【别名】叛奴盐(《开宝本草》),盐肤子、盐梅子、盐梂子(《纲目》),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假五味子、油盐果(《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果实。
【原形态】
盐肤木(《正字通》),又名:糒木(《山海经》),酸柿、酢桶(《本草拾遗》),盐麸树(《开宝本草》),肤木(《木草图经》),木盐(《通志》),天盐(《灵草篇》),五糒、盐肤子木(《纲目》),盐霜柏(《生草药性备要》),枯盐萁(《宁乡县志》),夫烟树(《田居蚕室录》),滨盐肤木、盐灰木、五倍子树、泡木树、山杜仲、飞天蜈蚣、破凉伞、报木树、铈林盐、猴盐柴、盐白木、姑桶甏、盐子树、莲蓬柴、盐树苗、乌烟桃、麸杨树、芙连树、盐酸树、女木、五倍柴。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米。树皮灰褐色,有无数皮孔和三角形的叶痕,冬芽有灰黄色的绒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小叶7~13,总叶柄和叶轴有显著的翅,小叶无柄,卵形以至卵状椭圆形,长6~12厘咪,宽4~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以至楔形,边缘有粗而圆的锯齿,下面具棕褐色柔毛。圆锥花序顶生,序梗密生棕褐色柔毛;花小,杂性,两性花的萼片5,广卵形,先端钝;花瓣5,乳白色,倒卵状长椭圆形,边缘内侧基部具柔毛;雄蕊5,花药黄色,丁字着生,花丝黄色;雌蕊较雄蕊短,子房上位,花柱3,柱头头状;雄花略小,中央有退化子房。核果近扁圆形,横径约5毫米,红色,被短细柔毛。花期8~9月。果熟期10月。
本植物的根(盐麸子根)、根皮(盐麸根白皮),树皮(盐麸树白皮)、叶(盐麸叶)、花(盐麸木花)、幼嫩枝苗(五倍子苗)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为我国中南和西南常见的野生阳性树。分布东北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化学成份】盐麸子含鞣质50~70%,也有高达80%的,主为五-间双没食子酰-β-葡萄糖,尚有游离没食子酸2~4%及脂肪、树脂、淀粉。有机酸如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预试有黄酮甙。
【性味】
酸,凉。
①《开宝本草》:味酸,微寒,无毒。
②《纲目》:酸咸,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痈毒,头风白屑。
①《本草拾遗》:主头风白屑。
②《开宝本草》:除痰饮瘴疟,喉中热结,喉痹,止渴,解酒毒,黄疸,天行寒热,痰嗽,变白,生毛发。
③《纲目》: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
④《本草求原》:治下血、血痢,功同五倍。
⑤《野生药植图说》:洗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年久顽癣:盐麸本子、王不留行。焙干研末,麻油调搽。(《湖南药物志》)
②治痈毒溃烂:盐肤木子和花捣烂,香油调敷。(《湖南药物志》)
③治肺虚久嗽胸痛:盐肤木干果研末。每晨服一至三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纲目》:盐麸子,咸能软而润,故降火化痰消毒;酸能收而涩,故生津润肺止痢。肾主五液,入肺为痰,入脾为涎,入心为汗,入肝为泪,自入为唾,其本皆水也。盐麸、五倍先走肾肝,有救水之功,所以痰涎、盗汗、风湿、下泪、涕唾之证,皆宜用之。
【摘录】《*辞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盐麸子 黄疸 盗汗 痢疾 顽癣 痈毒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