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流派 --> 杂病学的宗师朱丹溪

杂病学的宗师朱丹溪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浙江义乌人,世居丹溪,后学便以丹溪为称。丹溪关于气血痰郁等的调治心法,丰富了临床医学的内容,并经过他弟子们的发挥,形成一派之学。

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浙江义乌人,世居丹溪,后学便以丹溪为称。丹溪得杭州名医罗知梯之薪传。罗为刘完素的三传弟子,又旁通李东垣、张子和诸家,丹溪故能集金元诸大家之精华,而在杂病证治方面独树一帜,后人有“内伤法东垣,杂病用丹溪”之说。著作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等。

近人周学海指出:“丹溪一生,学力全在治郁、治痰。读者宜留意此。气郁之而痰生,郁之与痰,气血之辨,病之两大端也”。王纶亦说:“丹溪先生治病,不出于气、血、痰”。......两人道出了丹溪在杂病证治上的特点。气病用四君子汤,血病用四物汤,痰病用二陈汤,郁病用越鞠丸,随证加减,不执专方,丹溪治病,大旨如此。

冶郁: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用香附苍术川芎等;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用白芷、苍术、川芎、茯苓等;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用海石、香附、南星、瓜萎等;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用山枙、青黛、香附、苍术、川芎等;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用桃仁红花,青黛、川芎、香附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用苍术、香附、山楂神曲,针砂等。上述方药中,香附,川芎,苍术最多见。香附以开郁散气为长,川芎行气活血,以活血分之郁,苍术气味雄烈,径入诸经,专能运脾燥湿,三药恰针对气血痰而设。丹溪又以三者为主,参以泄热的山枙,消食的神曲,以治诸郁,名曰越鞠丸。

治痰:以顺气为先,分导次之为原则,所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主张以二陈汤统治一身之痰。如要下行,加引下药;在上,加引上药。湿痰多用苍术白术;热痰用青黛、黄连黄芩石膏、山枙、天花粉;老痰用海石、瓜萎、香附、五倍子;风痰用南星,白附子天麻雄黄牛黄、黄芩、皂角等;食积痰用神曲、麦芽、山楂;内伤挟痰用参、芪、白术、姜汁等;痰疾相结为窠囊者,则多用桃仁、香附、苍术、大黄、醋莪术三棱五灵脂瓦楞子等。

治血: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治中风半身不遂;加黄柏知母、龟板,童便、姜汁治虚劳咳嗽发热;加黄连解毒汤及童便治吐血呕血;加地黄膏、牛膝膏治咯血;合承气汤治尿血实证及诸疮毒;合山枙、升麻秦艽阿胶、黄连、槐花治便血肠风;加苍术、黄柏、人参、补阴丸治疼;加行血药治服胀;合朱砂安神丸治惊悸;加桃仁红花治腹痛血痢;加柏皮、红花、黄芩、五灵脂治酒渣鼻。在妇科方面,四物汤运用更多。经行先期或过期紫黑成块,皆为血热,四物加熟附、柴胡、黄连;经行腰腹疼痛加红花、桃仁、莪术、玄胡索、香附、木香;血枯经闭加桃仁,崩涌气血两虚者加参芪,虚热者加黄连等。

治气:丹溪多重用参术,如配当归治痢,配升麻、芍药治泄泻,配半夏、姜汁治虚痰;大剂参术佐陈皮、茯苓、苍术治臌胀;人参、黄芪、黄芩治气虚发热,参术合附子治阳虚恶寒,合桂、芪治自汗。治消渴,人参亦为要品。

“湿热相火,为病最多”(《格致余论·序》)丹溪身处地卑土湿的江南,体会尤深。其治湿热相火,均以苦寒药为主,不过湿热多配苍术、白术、人参、茯苓等;相火多以黄柏,龟板、生地、熟地、知母以坚阴降火。这些方法,对后世均有影响。

丹溪关于气血痰郁等的调治心法,丰富了临床医学的内容,并经过他弟子们的发挥,形成一派之学。传到日本以后,名医田代三喜亦以气、血、痰(水毒)解释杂症病机,其治疗大纲为,气病用通气汤(参、术、苓、草、栋皮),血病用补荣汤(归、芍、地、芩、草),痰病用和中汤(半、茯、藿朴、术、紫苏、桔梗、大黄、甘草生姜),随证加减变化。以后,又一位名医吉益南涯又发展为“气血水说”,谓:“夫气与水、血,虽养身体一物,偏则为害,谓之毒缚。”“毒无形,必乘有形,其证乃见。乘气也,气变焉;乘血也,血变焉;乘水也,水变焉。气血及水是为三物,三物之精,循环则为养,停滞则为病,失其常度,则或急或逆、或虚或实,诸患萌状,各异其状”。吉益南涯的学说正是丹溪气血痰郁说的延续和和发展。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杂病学  杂病学宗师  朱丹溪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丹溪杂病派重视阴血的戴原礼        下一篇:辨证伤寒派

>> 返回中医流派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