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流派 --> 北京清宫正骨流派

北京清宫正骨流派

清宫正骨流派是目前其中发展较为全面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代表性传承人孙树椿教授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疗法”传承人,师从清宫上驷院绰班处传人刘寿山先生)。

中医正骨分为多个流派,清宫正骨流派是目前其中发展较为全面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代表性传承人孙树椿教授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疗法”传承人,师从清宫上驷院绰班处传人刘寿山先生)。

清宫正骨流派源远流长,明末清初,战乱频频,在同明王朝作战中,满蒙八旗兵常发生坠扑跌折、关节脱臼及跌打损伤,在这种情况下,善于接骨按摩的骨伤科蒙古医生应运而生,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据《清史稿》记载:“善治伤,有中矢垂毙为拢镞,敷良药,寻伤愈。”(《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九)。又“天命中有患臂屈不能伸者,令先以热镬熏蒸然后斧椎其骨,操之有声即愈。”绰尔济是当时最著名的蒙古医生,他将其特效医术传授给广大的满蒙八旗士兵,培养了大批的满蒙八旗骨伤科医生,满语称之为“绰班”。清代顺治初年设有御马监,顺治十八年改阿敦衙门,至“康熙十六年改为上驷院。雍正六年定卿为三品。”(《清朝文献通考》卷八十三职官七)。当时上驷院的主要任务是为清朝宫廷及骑兵驯养马匹,因满蒙八旗绰班医生主要随同骑兵一起调动,并为受伤的将士治伤,所以为数众多的领侍卫衔的蒙古绰班医生属上驷院管辖。据《清史稿》记载:“上驷院兼管大臣,无员限。卿二人,正三品。其属……蒙古医生长三人,正六品。副蒙古医生长二人,八品。绰班长二人,初无品级。雍正元年定正七品……”,这段记述说明了从顺治年间到康熙、雍正年间上驷院内一直设有“绰班”御医职位。此时尚未形成正式的医疗机构,医学理论也未统一,手法亦未形成统一流派。

至乾隆年间,朝廷对医疗机构进行整顿,尤其对上驷院管辖内负责正骨按摩的蒙古绰班医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对医生的选拔、教学、官职、责任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内务府官制卷一千一百七十一记载:“乾隆六年奏准(上驷院)额定阿敦侍卫二十一人”,“十一年奏准,于蒙古医内拔选医道优长,堪充教习者,授为蒙古医生头目二人。给予八品虚衔顶戴,令其教习蒙古医生。”当时朝廷的制度是在三旗的士卒中挑选懂得正骨技术者,每旗选十名,由上驷院管理,叫“蒙古医士”,晋升的最职称叫“蒙古医生长”。 乾隆七年由吴谦、杨裕铎等人编辑的《医宗金鉴》终于刊行,《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被上驷院绰班医生视为金科玉律,它所阐述的学术思想使得上驷院绰班医生在医学理论上得到统一,也标志着上驷院满蒙绰班医生“正骨心法学派”的诞生。

至嘉庆末年、道光初年,朝廷对太医院作出整顿,据清《太医院志》记载:“旨以正骨科划归上驷院,蒙古医生长兼充”,从这时起,上驷院绰班处正式成立,并成为清朝宫廷大内唯一的骨科医疗机构,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学术思想和医疗技术日臻成熟。上驷院绰班处宫廷正骨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清宫正骨以治疗跌打损伤为基础,坚持“轻、柔、透、巧”的手法治疗为主,中药药物治疗为辅,在治疗筋伤、骨折、腰颈疾病等方面多有独到之处。从绰尔济、伊桑阿、德寿田算起,历经刘寿山、孙树椿,现已传至第七代。

清宫正骨流派传承脉络,蒙古医生绰尔济实为清宫正骨流派的鼻祖,至乾隆年间,上驷院最著名的是注重手法,辅以药物,法药并举的蒙古绰班御医伊桑阿。至道光年间,上驷院绰班处最著名的是主张以摸法为纲,八法相辅相成的蒙古医生德寿田。德寿田门下弟子有桂祝峰(正白旗蓝领侍卫)等。桂祝峰门下弟子有文佩亭等。文佩亭门下弟子有刘寿山(北京中医学院)等。刘寿山其门人有孙树椿(中国中医科学院)等。

清宫正骨流派学术思想体现在,筋喜柔不喜刚;辨质施术,如《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必先知其体相,识其部位”;辨病与辨证结合,有病就有证,辨证才能识病,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临床诊治时,既要辨病,又要辨证,只有病、证合参,才能选用适当方药,恰当的手法;内治与外治相辅,同时外伤筋骨,往往内动脏腑,《正体类要》提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动静结合,主动为主,在筋伤的治疗恢复中,动是积极的,动静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练功锻炼的目的就是通过促进气血的流动以加强肢体关节的活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动静结合,主动为主”即是功能练功的基本法则;筋伤辨治,气血为要,《杂病源流犀烛 跌打闪挫源流》:“跌扑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临床所见内、外伤,其病机是伤后气血循行失常,由之而发生一系列的病变,外伤因受伤局部疼痛、青紫瘀肿明显,血伤肿、气伤痛症见清楚,而内伤却有形无形、虚实夹杂,或以气伤为主、累及于血,或以血伤为重、损及于气;且因气血伤损的程度不同,可分别发生气滞、气逆、气闭,或血瘀、血虚、血热等相应病变,临证时更需辨证明确,方能有效医治。清宫正骨流派特色技术包括颈椎病的不定点旋转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板法、腰3横突综合征三板法、踝关节扭伤的摇拔戳等手法的操作技术。

清宫正骨流派名医

孙树椿

孙树椿

孙树椿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学术带头人,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传承人。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科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孙树椿主任医师自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曾师从当代骨伤科名医刘寿山先生。他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在坚持中医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善于灵活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骨伤科筋伤疾病,积极提倡运用中医手法治疗,努力挖掘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特色,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筋伤治疗方法(筋伤手法、专病专方及功能练功)。他提出“筋喜柔不喜刚”,在手法运用上强调轻柔和缓、外柔内刚,使患者在并不感到痛苦的情况下即获得症状的缓解或痊愈。同时其“腰椎间盘突出不等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不等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不等于骨性关节病”等观点,得到中医骨伤界的广泛认同。尤其是他对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证实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核心属于中医学中的“瘀滞之血不行,乃至瘀血内结”,探讨了血瘀气滞、脉络闭阻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整套对颈椎病诊断和治疗独特的方法。其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清宫正骨流派  北京清宫正骨流派  正骨流派  孙树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沈氏女科流派        下一篇:少林伤科的源流与诊治、方药特色

>> 返回中医流派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