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的保鲜贮藏及病害防治
山药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胆碱、淀粉酶等,还含有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具有补肺、固肾、益精等保健功能,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高档蔬菜。
一、贮藏保鲜条件
1、贮藏特性 山药属耐低温、低湿贮藏的蔬菜,同时还具有生理休眠期。但贮藏期间休眠期结束后,生理代谢变旺盛,块根表皮长出须根。此时,若贮藏条件不适宜,容易引起腐烂变质。因此,延长山药的休眠期是延长贮藏期的关键。
2、采后处理 准备贮藏的山药,应粗壮、完整、带头尾,表皮不带泥,不带须根,无伤口、疤痕、虫害,未受冻伤。入贮前要经过摊晾、阴干,让外皮稍干老结。
3、适宜贮藏条件 温度0~2℃,相对湿度80%~85%,在此环境条件下可贮藏150~200天。
二、贮藏方法
1、埋藏 采用细泥或河沙就地围堆埋藏。其做法是:在通风较好,湿度不高的室、窖、库地面上,用砖砌起高1米左右的埋藏坑,在坑底铺上厚约10厘米经过日晒消毒的干细土或干沙,随后将经挑选、摊晾透的山药平放在土(沙)上,一层山药一层土(沙),堆至离坑口10厘米左右,再用干细土或沙密封。埋藏后一般隔一个月左右抽样检查一次。翻动检查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擦伤块根的表皮,发现病变的应及时拣出,以防蔓延。如泥(沙)含水量过大,应提前翻动。
埋藏山药的容器也可是箩筐、板条箱等。方法是:先用消毒过的纸铺设在箱、筐底部和四周,然后一层山药一层土(沙)堆至离口5厘米左右,用土(沙)覆盖。翻动检查的时间可视山药保鲜的情况而定。用缸埋藏更简便,只要先在缸底铺一层泥沙,再一层山药一层土(沙)堆至离缸口7~10厘米处,用土(沙)封口即可。
2、筐藏 用经过日晒消毒的稻草或麦秆(最好是麦秆),铺设在消过毒的筐(箱)底和四周,然后,将选好的山药逐层堆至八成满,上面用麦秆覆盖至筐(箱)口,采用骑马方式堆放在通风贮藏库内,高度一般以3只柳条筐或4只板条箱为宜。为防止地面湿气对块根的影响,堆装时,可在底层筐(箱)底垫砖头或木板,使与地面之间留有10厘米左右的距离。库内要保持冷凉、干燥。
3、冷藏 将选好的山药放入周围垫有四五层纸的板条箱内,箱口再用纸封住,然后在冷库中码垛或上架摆放,调控库温0~2℃,相对湿度80%~85%,注意通风,可贮藏半年以上。
三、贮藏期病害防治
1、发病原因 山药富含淀粉,贮藏过程中最易发生的病害是湿腐病。病症为:病薯两端开始发红,流出胶状粘液继而长出白色细毛(霉菌菌丝),进一步变成黄色,肉色发黄,最终引起块茎腐烂。原因:①收获时破伤、断裂、虫蛀等块茎进入窖内,受霉菌侵染使伤口发红,分泌粘液,逐渐引起腐烂;②贮藏环境温湿度较高。
2、防治方法 ①收获时尽量避免各种损伤,收获后晾晒愈伤,入贮时应将伤损的块茎挑出,或作短期贮藏;②对贮藏窖(库)和包装容器进行消毒,贮藏期间加强通风,调控适宜的温湿度,防止高温、高湿;③对有伤口的块茎可用石灰、草木灰等封住,防止伤口扩大、病菌侵入。
山药贮藏后期,块茎表皮会长须或长出黄豆粒般大小的嫩芽,这是山药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不会影响产品品质,也不会引起腐烂。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山药的保鲜贮藏及病害防治 山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迷迭香的田间栽培技术 下一篇:苎麻扦插苗的移栽技术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