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山药在儿科中的应用

山药在儿科中的应用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是常见的药食两用中药;山药煮成粥可以滋阴退热、生津止渴,因其口感甚好,对于治疗儿童的疾病效果更佳。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

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都未发育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越是在年龄幼小的儿童,表现越是突出。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小儿肺脏未充,主气功能未健,而小儿生长发育对肺气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因而称肺脏娇嫩。小儿初生,脾禀未充,胃气未动,运化力弱,而小儿除了正常生理活动之外,还要不断生长发育,因而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则更为迫切,故显示脾常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甫生之时,先天禀受肾气未充,需赖后天脾胃不断充养,才能逐渐充盛,这又与儿童时期迅速长养的需求常显得不敷所求,故称肾常虚。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是常见的药食两用中药。曾以“署豫”之名首载于《本经》,因避讳,改称山药。《本经》曰:“味甘,温。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中药学》指出山药的功能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现代研究指出,因山药含有较多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做成食物长期服用,对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羸瘦,需营养调补而脾不健运者,则是佳品。

清代名医张锡纯对山药的应用研究可谓是炉火纯青,物尽其才。在他的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载医方总计一百八十余首,而用山药者竟达50余方之多。认为山药能够治疗的病约占内科疾病的百分之三十五。他还特别推崇山药食疗法,他认为用山药煮成粥可以滋阴退热、生津止渴,因其口感甚好,对于治疗儿童的疾病效果更佳。

山药在儿科中的应用

小儿哮喘(缓解期)之肾虚不纳证:肾气虚弱,摄纳无权,以肢冷畏寒,动则气短,面色?白,腰膝酸软,尿床或夜尿增多,生长发育迟缓,舌淡,苔薄,或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状的证候,治法为补肾固本。方选金匮肾气丸。处方: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附子桂枝。其中山药滋脾固肾,重在滋补脾阴,脾阴为脾阳的物质基础,中焦健运化行,既可辅助心火下行,又可增强运化之力,以后天补先天。

小儿泄泻之脾虚证:此证患儿多形体瘦弱,面色欠华,泻下稀便,其色淡黄,夹杂未消化之食物,腹软不痛,肠鸣辘辘,纳少,舌淡、苔白腻,指纹淡暗,脉细弱。患儿素本脾虚或因病后失调、喂养不当、伤及脾气,乃至生化无权,水湿内生而发为泄泻。治法为健脾燥湿以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 莲子薏苡仁(炒)、 砂仁桔梗甘草。山药为平补脾胃之品可助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兼以厚肠止泻。小儿厌食和水肿之脾虚证治法同此。小儿遗尿之脾肺气虚证,治疗可选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小儿疳证:形体略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不思饮食,精神欠佳,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略淡,苔薄微腻,脉细有力。治法:调脾健运。方选资生健脾丸。处方:党参、薏苡仁、茯苓、山楂(炒)、白术(炒)、砂仁、甘草(炙)、芡实(炒)、麦芽(炒)、橘红、六神曲(炒)、广藿香、山药、桔梗、莲子肉(炒)、黄连(姜汁炒)、白扁豆(炒)、豆蔻。山药助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药健脾补气。

小儿发育五迟之肝肾不足:筋骨发育迟缓,坐、立、行走、牙齿的发育都迟于同龄小儿,颈项萎软,天柱骨倒,舌淡,苔薄,脉细软。治法:补肾养肝。方选加味六味地黄丸加减。处方:鹿茸五加皮、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山药的主要功能就是健脾。小儿发育五软之脾肾两亏,治疗同五迟,可合补中益气丸。

小儿尿频之脾肾气虚:脾肾气虚,膀胱失约,以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滴沥不尽,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甚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大便稀薄,眼睑浮肿,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为常见症的小儿尿频证候。治法益气补肾,方选缩泉丸。处方:山药、益智仁乌药。山药补肾固精。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山药  药食两用  滋阴退热  生津止渴  小儿哮喘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从痰、湿、瘀、虚、心火论治神经性耳鸣耳聋        下一篇: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