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山药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山药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又称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品种不同而异,一般2―2lmm,叶面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

症状 又称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品种不同而异,一般2―2lmm,叶面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叶背色较浅。为害重。

病原 Phaeoramularia dioscorecae (E11i6et Martin)Deighton称薯蓣色链隔孢,异名Cercospoea dioscoreae E11is et Martinn称薯蓣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实体生在叶的两面,子座生在表皮下,近球形,大小20―42.5μm,褐色;菌丝体内生,分生孢子梗3―22根簇生,浅青褐色,基部略宽,平滑,直立或稍曲,有时近端部具1曲膝状折点,孢痕疤明显,宽1.3―2.5μm,座落在陡细窄圆锥形顶部和折点处,横隔膜0―1个或不明显,大小8.8―37.5×4―5(μm),产孢细胞与分生孢子梗合生。分生孢子平滑,淡青黄色,链生,圆柱形至倒棍棒状,直立或弯曲,顶部圆形或圆锥形,孢痕疤明显,基部倒圆锥形平截,脐明显,宽1.3―2.5μm,3―8个横隔膜,大小30―120×4―5.6(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病在河南郑州8―9月发生,严重的病斑布满叶面,致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

1、秋收后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2、雨季到来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霉威(多茵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山药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山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穿山龙实生种子育苗的技术        下一篇:北虫草的菌种制作技术介绍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