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妇科 --> 月经病类 --> 痛经 --> 治疗痛经

治疗痛经

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的下腹部疼痛或胀痛,伴恶心呕吐,影响生活或工作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之分。

【概述】

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的下腹部疼痛或胀痛,伴恶心呕吐,影响生活或工作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之分。

月经初潮即开始痛经者称原发性痛经,常由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狭窄等引起。若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引起的,则为继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将痛经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临床以实证多见,为妇科急诊常见病之一。原发性痛经以青春期及未婚者多见,继发性痛经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严重痛经者可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昏厥,一般只要经血下行通畅,腹痛即可缓解或消失,痛止后患者感觉全身乏力。本病西医也称为痛经。

中成药

1、益母草膏(冲剂):每日2次,每次2匙(l~2包),开水冲服。用于经血下行不畅,下腹胀痛者。

2、艾附暖宫九: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寒凝痛经,经净后调治。

3、乌鸡白凤丸: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血虚及肝肾亏损者,经后调治。

4、四制香附丸: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气滞者。

5、延胡颗粒冲剂:每日2~3次,每次1~2包,开水冲服。用于腹痛时。

6、桂校茯苓九(胶囊):每日2次,每次6克(4粒胶囊),吞服。用于血瘀偏寒者。

7、妇科千金片:每日2次,每次6片,吞服。用于湿热痛经。

【简便方】

1、化膜汤:生蒲黄10克(包煎)、血竭末6克、延胡索15克、炙甘草5克,经前2天煎服。用于实证痛经有瘀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等。

2、嗅法:川乌草乌、荜菝、良姜等量研末,搐入鼻孔则痛止。经前5~6天搐人鼻孔嗅闻,每日3次,痛止停药。

3、生姜、红糖各15克(或加山植12克),经前2天或痛时立即煎服。

【其它疗法】

1、耳针埋藏:取子宫、交感、生殖区,耳针留针20分钟,或用油菜籽,行耳针埋藏。

2、体针、取穴:常用穴:分两组,①承浆大椎;②十七椎下(第五腰椎棘突下)、阿是穴(下腹部压痛点)。备用穴:承山肾俞

操作:常用穴每次取一组,两组交替,效果不显著时加用或改用备用穴,采用快速提插捻转法2分钟,留针30分钟。同时艾条温灸阿是穴。

【注意事项】

1、特别要引起重视和警惕的是育龄期妇女月经期伴腹痛,不能一概诊断痛经,要先要弄清腹痛的原因,有几种可能性:与痛经有关的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宫腔黏连等。与痛经无关的疾病,但需要鉴别的,如宫外孕、盆腔肿瘤破裂、急性阑尾炎、肠黏连、急性肠炎等。故应仔细询问病史、妇科检查万超、尿妊娠试验、血常规等必要的化验检查项目,慎防耽误诊断和治疗。

2、痛经的中医治疗,在经期腹痛时,应以理气和血止痛为主,要使经血下行畅通,注意不用或少用炭类止血药,因炭类止血药有收敛止血,使经血凝滞下行不通,有加重痛经可能。经净后可辨证调治,或用中成药,或服汤药,酌情而定。

3、经期或经前恣饮冷食或感受风寒、淋而涉水都可能引起痛经,故经前或经期应避免冷饮,衣服要保暖,避免淋雨或游泳,可以预防痛经和防止痛经病情严重发展。

4、不论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病经,经血下行不畅者,都可能导致经血倒流到盆腔,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故经期除了注意饮食和起居外,必须认真接受治疗,促使经血下行通畅。如发现子宫后倾后屈明显的,应作膝胸卧位:即身体俯卧式,两膝屈曲成90”直角。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治疗痛经  痛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痛经饮食        下一篇:痛经辨证论治

>> 返回痛经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