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粥 --> 百病药粥 --> 乌梅粥主治泄泻、痢疾

乌梅粥主治泄泻、痢疾

乌梅粥治夏季口干渴饮,虚热烦渴,盗汗,久咳久泻,胃酸缺乏,食欲不良,虫积腹痛、细菌性痢疾、胆道蛔虫症、钩虫病,牛皮癣,肠伤寒,大便出血。

【来源《圣济总录》。

【配料】乌梅15~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再入淘净的粳米煮粥,粥成调入冰糖,和匀即成。

【功效】生津止渴、止咳止泻、安蛔止痛。

【适应证】治夏季口干渴饮,虚热烦渴,盗汗,久咳久泻,胃酸缺乏,食欲不良,虫积腹痛、细菌性痢疾、胆道蛔虫症、钩虫病,牛皮癣,肠伤寒,大便出血。

【食法】分2次服食。

食疗漫话】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系5月间采摘青梅,按大小分开,分别炕培2~3天,再焖2~3天,果肉变黑即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于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品。乌梅能清热生津、止咳止泻、安蛔杀虫,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草纲目》载曾鲁公患痢疾,泄泻脓血便百余日,国医治不好。陈应之用盐水乌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煎汁,再加醋少许,服一剂泄泻即止。临床用乌梅18克,配合香附12克,加水150毫升文火煎熬,浓缩至50毫升时过滤,早晚分2次服。治疗细菌性痢疾50例,治愈48例。大便1~5天恢复正常,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1~3天内消失。诚如《本草新编》所言:“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临床报道,乌梅治疗肠伤寒7例,痊愈5例,减轻1例,无效1例。用30克乌梅加清水一碗煎至半碗,加少许糖浆1次服,每日服4次,重病者可加倍服。如有并发症时采用对症治疗。有人将干乌梅500克浸泡在1000毫升的曲醋中,浸泡24小时,制成乌梅醋。每日服10~20毫升,分3次服,儿童酌减。治疗胆道蛔虫症50例,发病后48小时治愈者48例,其中服药半小时疼痛缓解者30例,无效2例。以乌梅10克煎汁,加白糖饮服,对小儿睡中汗出,以头面为主,但饮食睡眠等均正常,各种检查无异常的盗汗有良好效果。乌梅15~30克,加水500毫升,煎成120毫升,于早晨空腹及午餐前分服。治疗钩虫病20例,经5~23天治疗,14例大便检查钩虫卵阴性,6例阳性。此外,乌梅浸膏(2500克乌梅,去核浓缩成膏约500克),每次服9克,每日3次,治疗牛皮癣12例,服药12~27天,基本治愈5例,显著好转4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乌梅含柠檬酸19%、苹果酸15%、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水煎液对炭疽杆菌,白喉、类白喉杆菌,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尚有抗过敏作用。乌梅粥应用历史较久,宋代《圣济总录》以乌梅7颗置于水中一宿,取汁煮粟米成粥,每日空腹顿服,治疗大便出血,烦渴。清代《粥谱》载:“ 青梅粥敛肺止泻。乌梅粥解暑收气。”夏季用酸梅煎汁加糖制成酸梅汤,酸甜可口,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是常用的清暑饮料。乌梅粥亦具有清暑止渴生津的作用。此外,利用乌梅的酸味,可以用于胃酸缺乏的患者。乌梅粥对久咳有辅助治疗作用。总之,乌梅粥根据乌梅的功效可以用于多种病症。前贤经验,乌梅多食会损齿,凡咳嗽、泄泻初起或有实邪者,必须忌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泄泻、痢疾  乌梅粥  生津止渴  止咳止泻  安蛔止痛  虚热烦渴  盗汗  久咳久泻  胃酸缺乏  食欲不良  虫积腹痛  细菌性痢疾  乌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茗粥主治泄泻、痢疾        下一篇:大蒜粥主治泄泻、痢疾

>> 返回百病药粥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