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点穴 --> 百病点穴 --> 中医点穴治疗心悸与怔忡

中医点穴治疗心悸与怔忡

心悸与怔忡是由于情绪波动,劳心过度,或劳热甚而受所湿,以致心血亏损,心阳虚弱等。其症状为头昏,耳鸣,目眩,心烦,少寐,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或气喘,或下肢浮肿,有呕吐不欲食,精神不佳,或大便秘结等。

1.病因

情绪波动,劳心过度,或劳热甚而受所湿,以致心血亏损,心阳虚弱等。

2.症状

头昏,耳鸣,目眩,心烦,少寐,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或气喘,或下肢浮肿,有呕吐不欲食,精神不佳,或大便秘结等。

3.辨证施治

心俘与怔忡,是自觉心跳不安的病症。心悸为阵发性,属于功能性,心跳比较轻。怔忡为持继性,心跳比较重,病情为实质性。

按功能性的心悸,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因而,点穴则着重在以增强先天肾与后天脾胃功能的基础上,予以安神。而实质性的怔忡,为心血不足(冠心病),或风湿所致(风湿性心脏病)。点穴,对这两类病的治疗,除补心安神,补肾气,健脾胃之外,对风湿性者,则另配治疗风湿痹痛之穴位。

配穴与手法:

1.用于心悸:取内关穴(补)、合谷穴(泻)、列缺穴(补)、太溪穴(补)、阴交穴(补)、足三里穴(补)、百会穴(补)、风池穴(补)、膻中穴(补)、巨阙穴(补)、中脘穴(泻)、关元穴(补)、心俞穴(补)、膈俞穴(补)、肝俞穴(补)、脾俞穴(补)、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50~70次。

轻重标准度:应用轻度。

快慢标准度:应用中度。

平揉圆圈大小度:应用小度。

2.用于怔仲:取内关穴(补)、太渊穴(补)、合谷穴(泻)、列缺穴(泻)、太溪穴(补)、三阴交穴(补)、足三里穴(补)、膻中穴(补)、巨阙穴(补)、中脘穴(泻)、气海穴(补)、关元穴(补)、百会穴(补)、肺俞穴(补)、心俞穴(补)、膈俞穴(补)、脾俞穴(补)、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50~70次。

轻重标准度:应用轻度。

快慢标准度:应用慢度。

平揉圆圈大小度:应用小度。

方义解释:

第一组:用于心悸的配穴。取内关、合谷、列缺、百会、风池、巨阙、膻中、心俞、关元穴,以安心神,增强先天肾与后天脾胃之功能。

第二组:用于怔忡的配穴。补气血,安心神。取内关、太渊、合谷、列缺、关元、肺俞、膈俞、心俞等穴。补肾,则取太溪、肾俞、关元穴。健脾胃,则取中脘、气海、脾俞、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如果用于风湿性者,则

另加太冲阴陵泉穴,进行泻法。

验案例证

(1)杨XX,男,32岁,农民。富平县长春公社北杨大队人。1976年7月20日初。

主诉:胸闷,气短,心慌,心跳,这十多天比较重,全身疲乏。经西安市某医院检查,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

检查:面微黄,浮肿,手、足也浮肿,左膝疼痛。脉象迟涩。为心气不足。患者精神上有负担,说话时泪出。因而给予点穴治疗。

处理:内关穴(补)、太渊穴(补)、合谷穴(泻)、太冲穴(泻)、足三里穴(补)、膻中穴(补)、气海穴(补)、肺俞穴(补)、心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100 次。

复诊(21日):点穴后,精神好,各种症状减轻。

处理:同前。

三诊(22日):感觉好些。

处理:同前。

四诊(23日)胸疼止,仅觉有点憋气。

处理:同前。

五诊(24日):左胸疼已止,面部浮肿减轻,胸部还憋气。

处理:同前。

六诊(26日):胸部憋气减轻。

处理:同前。

本病到8月7日,共点穴12次,精神好,饮食好。

处理:改点以下穴位:内关(补)、太渊(补)、合谷(泻)、太溪(补)、三阴交(补)、足三里(补)、膻中(补)、巨阙(补)、中脘(泻)、气海(补)、肺俞(补)、膏肓俞(补)、心俞(补)、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17诊(8月16日):患者有时感到左胸部发烧。

处理:仍用前法,另加曲泽穴(补)。

18诊(19日):患者感到烧已止,但觉得有点肉跳。

处理:仍用前穴,减去曲泽穴,另加间使穴(补)。

本患者到9月8日,共点穴28次,症状完全消失,停止治疗,返回农村。

(2)陈XX,女,21岁。南关文具店职工。1978年11月15日初珍。

主诉:心慌,气闷,头昏。经医院检查,患有风湿性心脏病。

检查:脉浮滑兼数,心律不齐。按心脏病兼受外感治疗。

处理:取风池穴(泻)、内关穴(补)、太溪穴(补)、合谷穴(泻)、列缺穴(泻)、印堂穴(泻)、膻中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复诊(16日):点穴后,感冒症状减轻。

处理:风池(泻)、内关(补)、太渊(补)、合谷(泻)、太冲(泻)、太溪(补)、膻中(补)、神堂(补)、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70次。印堂、百会穴,各压放70次。

三诊(17日),各症状已经好多了,唯身感困疼。

处理:同上。

四诊(18日):昨日下午3时,感到目眩,身冷,又有点感冒。

处理:内关(补)、合谷(泻)、列缺(泻)、风池(泻)、足三里(补)、太冲(泻)、肺俞(补)、心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70次。

五诊(20日):头昏疼,心慌,吃的少,眼花,无力,手、足张。

处理:内关(补)、太渊(补)、合谷(泻)、太冲(泻)、太溪、足三里、膻中、百会、肺俞、心俞穴,均用补法。每穴平揉、压放各70次。

六诊(22日):各症有所减轻。

处理:同前。

患者,经过点穴九次时,即一个月的时间,烦躁消除,精祌舒畅,睡眠较好。以后,仍继续治疗,到1979年4月,点穴60余次,中间由于感冒或劳累,病情有反复。但比未点穴之前,要好得多。由于患者调离文具店之后,停止点穴治疗。对此,当嘱其做些体育锻炼,切记结婚要过了 25岁为好。1986年,有一次见面时,始知患者确在25岁后结的婚,且生一男孩。患者的身体比过去要好得多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点穴治疗心悸  中医点穴治疗怔忡  中医点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点穴治疗血虚(贫血)        下一篇:中医点穴治疗失眠

>> 返回百病点穴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