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点穴 --> 百病点穴 --> 中医点穴治疗高血压

中医点穴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主要为:肾阴不足,则肝阳上亢;肝阴不足,则肝阳偏旺。患此病者,多在40岁以上,男女皆有。

1.病因

主要为:肾阴不足,则肝阳上亢;肝阴不足,则肝阳偏旺。患此病者,多在40岁以上,男女皆有。

2.症状

头痛,头昏,目眩,耳鸣,烦躁,易怒,睡眠不安。或大便干燥,或下肢无力等。

3.辨证施治

按阳亢则上热,故多见面红、舌红,或口苦。脉象弦滑或弦。肝火上炎,则兼见眼红痛,或烦躁多怒,或睡觉不安,舌苔黄。脉弦数。点穴对此治疗原则是:补肾阴,抑肝阳,引阳下降,调理肠胃;降胃气,利大便等。

配穴与手法:

1.引阳下降:先合各穴,循推曲池合谷穴36次,泻阳,利大便;再补内关穴,以滋阴;头部,推运五六次。泻百会大椎穴。每穴平揉、压放各50~70次。循推风府至大椎穴36次,再作背部循压五六次。泻中脘穴,补关元穴。平揉、压放各50~70次。揉压腹部肌肉,促使胃肠蠕动,影响腹腔动脉的搏动趋于和缓,并调整胃功能。补足三里穴,继之,由足三里穴推至解溪穴81次。泻太冲穴,继之,由中封穴推至太冲穴36次。每穴平揉、压放各70~100次。

2.补肾抑阳:内关穴(补)、合谷穴(泻)、列缺穴(泻)、太溪穴(补)、复溜穴(补)、阴交穴(补)、足三里穴(补)、瞳子髎穴(泻)、风池穴(泻)、百会穴(泻)、膻中穴(补)、巨阙穴(补)、中脘穴(泻)、关元穴(补)、期门穴(泻)、肺俞穴(补)、心俞穴(补)、膈俞穴(补)、脾俞穴(补)、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50~70次。

轻重标准度:应用中度。

快慢标准度:应用慢度。

平揉圆圈大小度:应用小度。

3.顺次诱导:(从上而下,进行点穴及各手法):

(1)太阳穴(泻)、风池穴(泻)、百会穴(泻)。每穴平揉、压放各50次。

(2)头部推运四次。

(3)推颈项。

(4)压颈动脉,弹人迎穴三回。

(5)背部循压放法。

(6)抚背法。

(7)压脊法做两次。

(8)点内关穴(补)、合谷穴(泻)、中脘穴(泻)、关元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50次(点中脘穴,轻而缓。点关元穴,重而快。以引气下行)。心俞穴(补)、膈俞穴(补)、肝俞穴(补)、脾俞穴(补)、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50次(肝俞穴,要慢,手要重,揉圈小;肾俞穴,手法要更重些;揉圈,小而快)。足三里穴(补)、三阴交穴(补)、太溪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50次。这三穴手法重些,可诱导血压下降(如对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不要用重手法)。

方义解释:

第一组:引阳下降,是传手阳明经合谷穴,助以循推,抑制手阳明经之气由手到头;补足三里穴,助以循推,是引胃气从上往下行;泻太冲穴,助以循推,是抑制肝阳之上亢。以上三穴与手法,对引阳下降,起着主要作用。此外,其他各穴和手法,则起辅助之效。

第二组:补肾抑阳,是以补肾阴来抑制阳亢,补太溪、复溜、三阴交穴,即可补肾阴。太溪为肾之原穴。复溜为肾之金穴,以金生水。取虚则补其母之义。三阴交为脾经穴,以脾土制约肾水,可免补之太过之弊。补内关穴,除有滋阴之外,并配合谷、列缺穴,以安神。此三穴,配合瞳子髎、风池、百会穴,则起抑阳作用。取膻中、巨阙、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关元等穴,是从上而下进行手法。补气血,而引气下行,气行则血行。点穴之补,不同于药补,虽补而无害。泻期门穴,以解郁结,泻中脘穴,补足三里穴,则引胃气下降,同样起抑阳之效。

第三组:顺次诱导,在手法次序上,从上往下进行。在穴位配合上,头为阳,头部的穴,均宜泻法,而泻其阳亢。足属阴,最后取足之太溪、三阴交穴,而补其阴。在泻阳补阴的原则下,以各种活血手法,以起辅导作用。

验案例证

(1)田XX,女,55岁。住西安市龙渠堡八号。1960年7月21日,由内科确诊为高血压转来点穴。

现症:头昏疼,目眩,手足心发烧,气短,胃腹发胀,下肢浮钟,其他均正常。

检查:舌苔微黄。脉象弦洪而浮。为阴虚,肝阳上越。血压:200/106毫米汞柱。

处理:百会穴(泻)、大椎穴(泻)、关元穴(补)、气海穴(补)、内关穴(补)、合谷穴(泻)、足三里穴(补)、太冲穴(泻)、三阴交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复诊(23日):头昏、肚胀,均减轻,手心发烧减轻。

处理:同前。

三诊(28日):血压:166/102毫米汞柱。

处理:同前。

四诊:(8月6日),其他症状仍有减轻。血压:160/100毫米汞柱。

处理:同前。

五诊(13日):各症无大变化。血压:160/94毫米汞柱。

处理:同前。

结果:本病治疗20余次,为时约两个多月,各症大减。血压稳定一个很长时期。1961年某月,患者来称,一切都已正常。

(2)陈XX,男,48岁。西安市锦华本器厂工人。1974年11月1日初诊。

主诉:患高血压已二年有余,头昏,恶心,心慌,经服中西药治疗未愈。血压:170/100毫米汞柱。脉象浮弦。中医认为肝阳上越。西医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处理:太阳穴(泻)、风池穴(泻)、百会穴(泻)。每穴平揉、压放各50次。头部推运,推风府、风池穴各18次。颈部振颤,背部循压。点内关穴(补)、合谷穴(泻)、中脘穴(泻)、关元穴(补)、心俞穴(补)、膈俞穴(补)、肝俞穴(泻)、脾俞穴(补)、肾俞穴(补)、足三里穴(补)、三阴交穴(补)、太溪穴(补)。每穴平揉、压放放各50次。

复诊(5日):感到各症减轻,仍按前法点穴。

本患者,一周内治疗3次,11月10日第四次就诊。检查血压:170/100毫米汞柱。

处理:同前。

点穴18次后,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患者一直睡眠不好,仍按前法进行点穴。到1975年3月2日,为3个多月时间,共点穴26次。血压:130/80毫米汞柱。由于病情已经好多了 ,5?8天,点穴1次。到3月20日,一切都很好,停止治疗。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点穴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  中医点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点穴治疗半身不遂        下一篇:中医点穴治疗痫证

>> 返回百病点穴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