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症耳针疗法
胆道蛔虫症类属祖国医学所称“蚘厥”,系脏寒而胃热,蛔不安逆所致。耳针取穴:主穴:胰胆、交感、神门、皮质下。
胆道蛔虫症类属祖国医学所称“蚘厥”,系脏寒而胃热,蛔不安逆所致。
【取穴】主穴:胰胆、交感、神门、皮质下。配穴:胃、十二指肠、肝、三焦。
【验案】带学员用耳针治疗胆道蛔虫症25例,显12例(48%),有效9例(36%),无效4例(16%),有效率84%。病例:小红卫,男,5岁,西城公社6队人。1974年1:2月15日下午三时入院,入院前5天跻周腹痛。入院前二天曾排
出蛔虫30多条。12月15日突然发生心窝部剧烈钻顶痛,疼痛为阵发性,痛后如常人,一天发作七八次,同时伴恶心、呕吐、发热。检查:体温38°C,脉弦数,舌质红,白燥苔,心肺(-)入腹部较饱满,下腹柔软,上腹轻度肌紧张,剑突下偏右侧有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印象:胆管炎型胆道蛔虫症。入院后即用耳针治疗。针右耳交感、神门、胰胆、肝、十二指肠、几针后五分钟,腹痛缓解,半小时后患儿安静入睡,留针三小时,取针时患儿已进晚餐并在床上玩耍。因家长担心夜间又发作故于取针后二小时左右,又针刺左耳交感、肝、胰胆、十二指肠,留针十六小时。入院当晚及次日晨各服驱蛔净75mg未用其他药物,次晨8时,体温37°C,从耳针后未发生过腹痛,出院后下午七时随访,患儿饮食,玩耍如常,排大便二次,共排出蛔虫七十多条(《玉溪医药资料》)。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胆道蛔虫症 耳针 耳针疗法 蚘厥 蛔不安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