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气功 --> 百家功法 --> 郭林气功

郭林气功

郭林气功由郭林根据家传气功并结合全身练功实践的探索和研究所创编。

郭林气功由郭林根据家传气功并结合全身练功实践的探索和研究所创编。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癌症、胃癌、肝癌、肺癌、乳癌。

【练功方法】

1.郭林气功的中度风呼吸法自然行功:

(1)预备功:依次做以下3步骤。①松静站立,要做到心安神静;两脚平开;双目轻闭;舌舐上腭;百会朝天;垂肩坠肘。虚腋松腕,含胸拨背;松腰收腹。癌症、高血压及其他指标高的患者,两手指尖向下。低指标患者手心向上。癌病灶在腹部者,严重的妇科病患者,双手放在腰的两侧带脉上。②中丹田三个气呼吸;口呼鼻吸,称为“气呼吸”。当松静站寸按要求做完后,双手轻轻地、缓慢地由胯的两侧向腹前聚拢,开始时两手心相对,移全腹前时,两掌心转向腹部,男子先将左手(女子为右手)的虎口放在肚脐处,使内劳宫穴按在中丹田;再将右手(女子为左手)掌心重叠在左手手背上,使右手的内劳宫穴对准左手的外劳宫亢尔后做呼吸动作。先用口呼,后用鼻吸。先呼后吸为补,久病体虚者,一般都用本法(癌症患者一般都用先吸后呼的泻法)。一呼一吸为一个气呼吸,共做3次。③中丹田三开合,接上式,最后一个气呼吸毕,恢复自然呼吸。中丹田前的双手向两侧慢慢的分开,开始时两手手背相对,手指并拢,开的宽度以略宽于自己身体为度。开后翻手使手心相对,双手慢慢地向腹前中丹田处聚拢聚到两手将接触而尚未接触时,再翻手,使手背相对,做第2个开合,如此共做3次。

(2)迈步与手的摆动导引:①迈步法:做完预备功后,慢慢睁开眼,开始象散步似的向前行走,先根据不同的病症决定出脚的次序。如以先出左脚为侧,迈步前,先以左脚脚尖在右脚心旁开一拳的距离处点地,右手在丹田前,左手在左胯边。然后将左脚迈出,让脚跟先着地,脚掌竖起,膝部略弯曲,迈出的步子以半步为宜。左脚迈出后随若身体重心的左移,左脚放开。然后再开始迈右脚。再迈左脚,两脚要保持走两条直线。②双手的摆动导引法:当迈左脚,脚跟若地时,右手在中丹田前,距丹田3寸,左手在左胯边,距左跨约15~25cm,双手内劳宫穴均向若身体。当左脚放平的过程中,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脚,左手开始向中丹田摆动,右手向右胯边移动。当左脚放平后,开始迈右脚,右脚跟着地时,左手摆至中丹田前,右手摆至右胯边。右脚放平时,左手在中丹田前,右手在右胯边。

(3)风呼吸法:是用鼻吸鼻呼,略带气息声。自然行功的风呼吸法是两吸一呼。呼吸的动作要与迈步和摆手相配合。当迈左脚,脚跟着地时,做“吸,吸”的动作,迈右脚当脚跟着地时,做“呼”的动作。头在正面时吸,在侧面时呼。

(4)简式收功法:先恢复到开始时的松静站立姿势。再做中丹田三开合和中丹田三个气呼吸,做法同预备功,但次序相反,先做三开合,后做三个气呼吸。然后松静站立,恢复自然状态。

2.郭林气功的中度风呼吸法—一步行功

(1)预备功,同“中度风呼吸法自然行功”。

(2)迈步法:做完预备功即按病情出脚,以先出左脚为例,迈步前,先把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使左脚变虚,以脚尖着地;然后迈出左脚,左脚向前迈出时脚尖翘起,膝盖要保持一定的弯曲,脚后跟略带一点蹬劲;然后使脚跟先着地,接着再将左脚放平。尔后,身体重心移至左脚上,右脚变虚,顺势将右脚提起,右脚尖在左脚内侧中间旁开约二寸处轻轻点地,轻点后,再将右脚向前迈出,其脚跟先着地与左脚同。右脚迈出放平后,顺势提左脚,用左脚尖在右脚内侧中间旁开二寸处点地后再迈出。如此一脚点地,迈出,再另一脚点地,迈步,不断前进。

(3)呼吸法,与中度风呼吸法自然行功相同。但在呼吸与步法的配合上则不相同。以左脚为例:当迈左脚,脚跟着地时,做两个连续的吸,即“吸—吸一”;当左脚放平与右脚尖点地的同时,做“呼—”,迈右脚时的呼吸配合方法与左脚相同。

(4)收功法;与自然行功相同。

3.郭林气功的中度风呼吸法中快行功

(1)预备功;同“中度风呼吸法自然行功”。

(2)正功练法:其迈步法、摆手法、风呼吸法等与“中度风呼吸法自然行功”基本相同。仅在步法与呼吸法的配合上略有不同。以先出左脚为例,当迈出左脚,脚跟着地时,做两个连续的吸,即“吸—吸—”的吸气动作,当左脚平放时,再做“呼—”的动作。在迈右脚,当脚跟着地时,同样又做“吸一吸”的动作,右脚放平时,做“呼—”的动作,如此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这种行功的步法和呼吸较易配合,根据自己的体力强弱、迈步的快慢、呼吸的长短,自已进行调整。

(3)收功法:同“中度风呼吸法自然行功”。

4.郭林松揉小棍功法

采用自然呼吸法。所用小棍以花椒木制的最佳,要直,长度26~27cm,两端粗细以直经3.3~3.4cm为宜,顶端做成半圆形。

(1)预备功;首先按松静站立预备功站好。男子右手(女子左手,以下女子用手均与文中相反),握小棍中央,大拇指轻轻按在中指的指尖上。然后,左手劳宫穴轻放在中丹田上,握棍右手放在左手外劳宫穴上。手放好后做三个气呼吸,接着做中丹田三开合。尔后,两手掌心抵着小根的两端,使之横在中丹田前方,并开始靠两手腕部揉动的方法,使被揉动的小棍在原位置不断向外旋转(棍向外为补,向里转为泻)。转棍时只要求内劳宫与棍端接触,速度宜稍快。揉棍片刻后开始下一节动作。

(2)中丹田前原位揉棍式;一边维待揉棍不停,一边按病情决定左(或右)脚向前迈出一步,用脚尖着地(癌症患者用脚跟着地。);然后身体略前倾,前脚全掌着地,后脚跟提起,揉棍片刻。身体再复原,同时略向后仰;后脚跟着地,前脚掌提起,揉棍片刻。如此一前一后,连续做4次。接着,后脚向前收一步,恢复预备式时的姿势。改石手持棍,做一个中丹田开合。换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动作与出左脚同,也连续做4次。收左脚向前一步,复原站平,右手持棍,做中丹田三开合后,接做下节。

(3)下蹲揉棍式:双手不停揉棍,同时左脚向前迈一步,身体前倾,重心在前腿上,松腰,慢慢下蹲,以左大腿平为度,小棍保持与中丹田平的位置,头身正直在中丹田前揉棍片刻。然后用腰带动腿慢慢升起,两脚放平,松前腿,实后腿,身体略后仰,保持向正前方,揉毕,身体复原。如此重复4次后,右脚向前收一步,双脚站平,成预备式,右手持棍,做一个中丹田开合。再换右脚向前迈一步,动作与左脚在前相同。连续做4次后,后脚向前一步,站平,右手持棍,双手置中丹田前,做中丹田三开合后,接下节。

(4)左、右两侧揉棍式:出左脚向前迈一步,重心在左脚,提右脚跟,把右脚跟转放在左脚跟后边。然后把身体重心渐移至右脚,提起左脚跟,身体向右转45度,左脚以脚尖为轴,脚跟随着向外侧转,左脚尖斜向右方,揉棍片刻。身体转回还原。随着身体转向前方时左脚跟亦转回落地,右脚跟随之离地,以脚尖为轴,脚跟向外侧转,脚尖向前方。如此重复4次,身体还原站平,右手持棍做一个中丹田开合。换右脚迈出一步,动作与出左脚同,亦重复做4次。身体还原,右手持棍,做中丹田三开合后,接做下一节。

(5)头部、百会、哑门揉棍式:出左脚向前迈一步,两脚踏平,略成小弓步状,双手在中丹田揉棍边揉边徐徐上升。在上升时把身体重心移向后脚,并以前脚尖点地,同时松前腿。揉棍至百会穴时,两脚放平,前脚略虚,体稍后仰。接着双手继续揉棍至头后哑门穴。在往哑门穴下降时,只是手往下降,身体不要继续后仰,前后脚平站。但前腿虚、后腿实。然后双手揉棍再由哑门回到百会穴;过百会后,前脚逐渐变实,徐徐地一面揉一面降下来,至中丹田处。降时又逐渐变成小弓步状,两脚平均用力。在由哑门穴向前向下揉棍时,如为高血压病人,棍的旋转方向应与上升时相反(上升时棍向外转,下降时棍向内转)。左脚在前共做4次,收后脚成平站,右手持棍在中丹田前做一个开合;换右脚在前,再如上式做4次。然后做中丹田开合后收功。

(6)收功;右手持棍,左脚弓步,握棍的右手从中丹田沿任脉徐徐向上,升至膻中穴时,后腿变虚,脚跟可稍离地。握棍手至百会穴处,后脚渐放平,弓步不变握棍手从百会穴处徐徐向右、向右后、向下、向前绕,划成一个圆圈。同时另一手相应地也做划圈动作,做法与待棍手同,但上、下交错进行。左右手各划一圈为1次,共做4次。然后上右脚,站平。做一个中丹田开合,换为左手持棍。然后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弓步,与左脚在前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同样做4次。然后收左脚,站乎,做中丹田三开合,回气,左手持棍,用棍端轻点右手劳宫穴,4次。做一个中丹田开合。换右手持棍,点左手劳宫穴4次。然后,右手持棍,做中丹田三开合和三个气呼吸3次,双手放下,松静站立,慢慢睁眼,恢复自然。

注意:在①做揉小棍的下蹲动作时,要根据自已各项检查指标的高低,采取不同的做法。②凡是下焦有病的患者应蹲得浅些,或不蹲。③脑瘤、淋巴瘤患者,在做头部、百会、哑门揉棍式时,小棍揉到膻中而止,最高不能超过印堂。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郭林气功  癌症  胃癌  肝癌  肺癌  乳癌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老人导引疗法        下一篇:玄鉴导引疗法

>> 返回百家功法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