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针灸 --> 针灸临床 --> 头痛针灸防治

头痛针灸防治

头痛是常见的疾病,但治疗较为棘手,药物止痛虽是治疗头痛的主要方法,但长期服药会使人体产生副作用,降低药物的疗效,而用针灸止痛就不会发生这些问题。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用艾绒熏灼体表的穴位,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头痛是常见的疾病,但治疗较为棘手,药物止痛虽是治疗头痛的主要方法,但长期服药会使人体产生副作用,降低药物的疗效,而用针灸止痛就不会发生这些问题。

针灸治原发头痛效果好

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瘀滞不行,或产生逆乱,或气机升降失常等气血运行障碍的病理改变,就会引起疼痛,即“不通则痛”的病机。针灸治疗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温煦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改善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状态,从而改善病痛处营养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即经络通畅,脏腑恢复相对阴阳平衡。

针灸可以治疗许多慢性疼痛,如头痛、颈椎痛、肩周炎、痛经、带状疱疹、腰疼、膝关节、踝关节疼痛等。

头痛严格来说它不是一个专门的病,只是一个症状。很多病都会引起头痛,感冒发烧会头痛,脑子里长瘤子也会头痛,即使什么事都没有也可能会头痛。王麟鹏说:“针灸治疗原发头痛效果最好。”

所谓原发的头痛就是指人体没有其他病,而自发的一种头痛病。头部有很多经脉循行所过,不同经脉病变,在头上表现为不同部位的疼痛。针灸治头痛是用经络辨证的方法,将头痛部位分属的不同经络,来辨证取穴,如两边头痛叫少阳头痛,头顶痛叫厥阴头痛。国内外的研究证明,针灸止痛的疗效比药物要好。

针灸可以降低头痛发作的次数,王麟鹏说,曾经有个年轻的女病人,有原发性偏头痛,来月经的时候疼得更厉害。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头痛消失,很少复发。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中医对头痛分类很多,主要包括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王麟鹏向大家介绍说,在排除头痛器质性病变外,针对原发头痛,按其症状,治疗手法如下:

外感头痛

症状: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加重,兼见恶风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者为风寒头痛。头痛而胀,兼见面红而赤,发热,口渴欲饮,目赤齿痛,舌苔黄,脉浮数者,为风热头痛。若头痛身重,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濡者,为风湿头痛。

治法:祛风通络、止痛。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风寒头痛者,加风门

风热头痛者,配大椎曲池

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丰隆

可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配穴。

操作:毫针泻法。风门拔罐艾灸,大椎点刺出血。

方义:百会、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

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有肝阳上亢、痰浊头痛、瘀血头痛、血虚头痛、肾虚头痛等不同类型。总以虚实之分。

实证

肝阳上亢者,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兼见肋痛,面红口苦,舌苔博黄,脉弦有力。痰浊头痛者,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瘀血头痛者,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外伤史。舌质紫,舌苔博白,脉细或细涩。

治法:疏通经络,清利头目。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者,太阳、阴陵泉、丰隆。

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腧、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百会、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

虚证

肾虚头痛常感空痛,伴眩晕耳鸣。血虚头痛常头痛隐隐、连绵,伴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

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足三里、风池。

|<< << < 1 2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头痛针灸  原发头痛  外感头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针灸治带状疱疹        下一篇:针灸并用治慢性胃炎

>> 返回针灸临床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