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针灸 --> 器具技法 --> 手象针

手象针

手部划线是手针定位的基础。为了准确定位,便于取穴治疗,特按一定的生理标志,将手部划分出以下11条定位线。
根部两侧。小指1、2间关节处,相当于膝部;2、3节间关节处,相当于踝部。

2.手伏脏手伏脏与手伏象,以阴阳分线为界,二者结合构成一个人的整体,即手伏脏为手伏象整体缩形之屈收面,内脏在手掌面的反应区域或部位,其各部位基本与手背面手伏象部位相互对照。

3.桡倒象就是人的整体缩形在手背面桡侧第1、2指骨,第 l、2掌骨,手舟状骨,大多角骨和桡骨茎突之上的反应区或部位。心为反应系统的头部位于手的近侧面,正与分布在手远侧面的手伙象头部呈倒置状,故称为“桡倒象”。桡倒象是沿着手背Ⅰ、Ⅱ线分布的。

在左手上:背I、Ⅱ线的尺侧为桡象躯体的左半侧部位。反之,桡侧为右半侧部位。

在右手上:背I、Ⅱ线的尺侧为桡象躯体的右半侧部位。反之,桡侧为左半侧部位。

(1)头部:沿着背I线的延长线分布于桡骨茎突之上。头部宽在背Ⅱ线与桡侧阴阳分界线之间区域。头部长是宽的1倍半。

(2)颈部:沿着背I线,分布于手舟状骨和大多角骨之上,由近侧面向远侧面依次为第1~6颈椎。

(3)躯干:分背部、腰部和臀部。

背部:位于第1掌骨之上,以后背脊柱正中沿着手背I线分布,由近侧向远侧依次为第12~1胸椎。背部可再划分为上、中、下三段,各分段占纵长1/3。

腰部和臀部:位于第2掌骨之上,以腰、臀正中沿背Ⅱ线分布,由近侧向远侧依次为第1~5腰椎、髋骨、尾骨。腰部、臀部各占纵长1/2区段。

(4)上肢:

左上肢:在左手上,位于背I线尺侧面。在右手上,位于背I线桡侧面。

右上肢:在左手上,位于背I线桡侧面。在右手上,位于背I线尺侧面。

左右肩、肘、腕部,分别位于第一手指的掌指关节、1与2指间关节和指甲根部的两侧部位。

(5)下肢:左下肢:在左手上,位于背Ⅱ线尺侧面。在右手上,位于背I线桡侧面。

右下肢:在左手上,位于背Ⅱ线桡侧面。在右手上,位于背Ⅱ线尺侧面。

左右髋、膝、踝部,分别位于第二手指的掌指关节、1与2指间关节和2与3指间关节。

4.桡倒脏桡倒脏和桡倒象,组合为一个整体系统,即桡倒脏为桡倒象整体缩影之屈收面,内脏在手掌侧面的反应区域,二者以阴阳分线为界,桡倒脏各部位置与手背面桡象部位相对。

5.尺倒象就是分布在手背尺侧,即第4、5指骨,第4、5掌骨,钩骨和三角骨之上的穴区反应系统。该穴区在手上恰好与桡倒象部位大致相似。

在左手上,尺倒象人体缩影之左半侧躯体分布于手背Ⅳ线、Ⅴ线的尺侧区域,而右半侧躯体分布于手背Ⅳ线、Ⅴ线的桡侧区域。

(1)头部:位于两手背面尺骨茎突之上,其头部长是宽的1倍半。

(2)颈部:位于钩骨之上,由近侧向远侧依次为第l~6颈椎的部位。

(3)躯干:背部位于第5掌骨之上,分上、中、下三部,各占1/3。腰、臀部位于第4掌骨之上,腰部、臀部各占纵长1/2区段。

(4)上肢:左右两上肢分布于第5指的两侧,以手背v线为界。肩部位于掌指关节,肘部位于1与2指间关节,腕部位于2与3指间关节。

(5)下肢:左右下肢分布于第4指的两侧,以背Ⅳ线为分界。髋部位于掌指关节,膝部位于1与2指间关节,踝部位于2与3指间关节。

6-尺倒脏尺倒脏为尺倒象的整体缩影之屈收面,内脏在手掌侧面尺侧的反应区域,其各部位基本与手背侧面尺倒象部位相对。

四、作用与主治

1.手伏象、桡倒象、尺倒象为全身运动神经功能的集中反应区,主要管理和调节全身的运动功能,故称之为末梢运动中枢。临床上,主治全身的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疾病,及其所代表的人体伸面、背面部位的疾患。

2.手伏脏、桡倒脏、尺倒脏为全身感觉神经功能的集中反应区,主要管理和调节全身的感觉功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手象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陶针疗法        下一篇:温灸筒

>> 返回器具技法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