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针灸 --> 三棱针 --> 急性扁桃体炎三棱针疗法

急性扁桃体炎三棱针疗法

急性扁桃体炎三棱针取穴:第一组为少商(双),第二组为合谷、内庭。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表现为急性起病,可伴畏寒、高热,体温最高可达39~40℃,可持续3~5天,扁桃体充血、肿胀、咽痛、呼吸困难、软腭运动障碍等。中医称为“乳蛾”、“喉蛾”或“莲房蛾”,多见于10~30岁之间的青少年,且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炎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多见。

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如外感风热等邪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经郁热上壅,而致咽喉肿痛,属实热证;如胃阴亏耗,阴液不能上润咽喉,虚火上炎,亦可致咽喉肿痛,属阴虚证。

急性扁桃体炎三棱针疗法

取穴:第一组为少商(双),第二组为合谷内庭

操作规程:第一组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手指上下按摩向拇指尖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点刺部位,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紧患者拇指,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2~3mm,快进快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按压和舒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3~5滴。

第二组用毫针刺法,用泻法。

疗程:每日1次,治愈为度。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三棱针疗法二

取穴实热证:阿是穴、少商。阴虚证:鱼际照海

操作规程:阿是穴指扁桃体压痛局部。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在扁桃体压痛中心及其左右两侧共取3点,每两点间隔5mm左右。医者用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这3点连续迅速刺入1~2分,出血后用手挤压针孔周削,使每个刺血点出血3~5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少商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2~3mm,快进快出,使出血3~5滴。

鱼际、照海均用毫针刺,平补平泻手法。

疗程:每日1次,治愈为度。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三棱针疗法三

取穴:患侧耳背静脉。

操作规程: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手指轻柔按摩耳朵,使其局部充血,再寻找耳背上部突显的静脉,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紧患者耳朵,右手持针对准静脉迅速刺入2~3mm,快进快出,挤压出血3~5滴。

疗程:每日1次,治愈为度。

主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三棱针疗法四

取穴:第一组穴为天容、照海,第二组穴为肺俞(双)。

操作规程:第一组用毫针刺法。天容刺入1寸,照海刺入5分,施平补平泻法。

第二组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2~3mm,快进快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按压和舒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3~5滴。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治愈为度。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三棱针疗法五

取穴:尺泽、鱼际、少商、商阳

操作规程:尺泽用三棱针刺络法。在被刺部位的近心端以止血带结扎,使局部充血。刺络时,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针,露出针尖3~5mm,对准所刺部位快速刺入后出针,放出血液5~lO滴,松开止血带。

鱼际、少商、商阳用三棱针点刺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手指上下按府向穴

位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点刺部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2~3mm,快进

快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按压和舒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3~5滴。

疗程:每日或隔日l次,治愈为度。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三棱针疗法六

取穴:分2组,第一组为肺俞、内庭、风池;第二组为大椎曲池、少商。

操作规程:用三棱针点刺法,每次选一组穴位,交替使用。穴位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或穴位附近血络迅速刺入2~3mm,快进快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按压和舒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3~5滴。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治愈为度。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急性扁桃体炎  三棱针  三棱针疗法  乳蛾  喉蛾  莲房蛾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口疮三棱针疗法        下一篇:急性结膜炎三棱针疗法

>> 返回三棱针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