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书籍 --> 内经知要 --> 《内经知要》病能

《内经知要》病能

《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风者,风病不一也。掉,摇动也。眩,昏花也。风木善动,肝家之症也,掉眩虽同,而虚实有别,不可不察焉】。
不得其平则自鸣,肺鸣者,其叶必焦】。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血不足则大经空虚,无以充养肌肉,故先为肌痹,而后传于心为脉痿也】。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思而不得,则意淫于外,入房太过,则精伤于内,阴伤而筋失所养,故为纵为痿。火动于中,水亏于下,乃为白淫,白淫者,男浊女带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渐,染也。以水为事,常近水也,久于水则有所留矣。居处之地又当卑湿,则肌肉受湿而濡渍,故顽痹而成肉痿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远行劳倦则所伤在骨,逢大热者,或逢天令之热,或阴不足而本热。火则气太过,水液必耗,故骨枯髓虚而为痿也】。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足阳明胃主纳水谷,变化气血。以充一身,故为五脏六腑之海而下润宗筋。宗筋者,前阴所聚之筋,为诸筋之会,一身之筋皆属于此,故主束骨而利机关】。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冲脉为十二经之血海,故主渗灌溪谷,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阳明脉亦夹脐旁下行,故皆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宗筋聚于前阴,前阴者,足之三阴及阳明、少阳、冲、任、督、跷九脉之所会也。九脉之中,惟阳明为脏腑之海,冲脉为经脉之海,此一阴一阳总之,故曰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者,气街为阳明之正脉,故阳明独为之长。带脉起于季胁,围周一身。督脉起于会阴,分三歧为任、冲而上行腹背,故诸经皆联属于带脉,支络于督脉也】。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逆调论》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足之三阳,其气皆下行;足之三阴,其气皆上行。此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之义,故阳明以上行为逆,逆则冲肺,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凡人之寤寐由于卫气,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则动而为寤,夜行于阴,则静而为寐。胃气逆上,则卫气不得入于阴,故不得卧】。

    《灵枢•邪客》篇曰: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不卧之病,有心血不足者,法当养阴;有邪气逆上者,法当祛邪。半夏汤者,去邪之法也】。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千里流水,取其流长源远,有疏通下达之义也。扬之万遍,令水珠盈溢,为甘澜水,可以调和阴阳。炊以苇薪者,取其火烈也】,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火沸,言未投药而水先沸也。秫米,糯小米也,北人呼为小黄米,味甘性平,能养胃和中,用以为君。治半夏,犹言制过半夏也,味辛性温,能下气化痰,用以为臣】。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知者,病愈也】。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方盛衰论》曰: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籍籍,得其时则梦见兵战【金色本白,故梦白物,斩者,金之用也。虚者多畏怯,故见斩血籍籍也。得其时者,得金旺之时也】。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肾属水,故梦应之,得水旺之时,梦水益大也,恐,肾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内经知要  病能  至真要大论  生气通天论  五味论  厥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内经知要》治则        下一篇:

>> 返回内经知要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精彩图文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中医问答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