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窝红肿
【概念】
腋窝红肿指腋部红肿之症。
本症,古医籍中载有:“腋痈”、“夹肢痈”、“夹痈”、“胛痈”,以及“黯疗”等名。其皮色发红,属阳证。其余如“腋疽”、“米疽”以及“马刀瘰疬”等症,皮色不红乃为腋窝部之阴证,故不属本症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肝郁血热腋窝红肿:初起腋窝皮肉间突然肿胀不适,光软无头;继则结块,表面焮红,灼热疼痛。日后逐渐扩大,高肿坚硬。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苔黄腻,脉洪数。约一周至两周成脓,此时肿势高突,范围可达2~3寸,疼痛加剧,痛如鸡啄,臂肘难举,全身发热持续不退。
火毒凝滞腋窝红肿:初起腋窝皮肤上有粟米样小颗粒,或痒或麻,以后渐渐红肿热痛,根深坚硬,势如钉头,重者可见恶寒发热。肿势逐渐增大,四周浸润明显,范围不超过2寸,疼痛增剧,壮热口渴,二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数实。如顶高根软,是为脓成,乃属黯疔之类。
鉴别分析
肝郁血热腋窝红肿与火毒凝滞腋窝红肿:前者为热邪所致,后者系火毒为患,同属阳证。肝郁血热腋窝红肿乃因肝郁气滞,气血不和,经络阻隔,塞遏化热于肌肤之间所致。辨证要点:腋窝红肿热痛,肿势高突,范围可达2—3寸,全身可见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苔黄腻,脉洪数。初期治宜清肝解郁,活血行瘀,可用柴胡清肝汤加减。火毒凝滞腋窝红肿多因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婢,以致脏腑蕴热,火毒结聚,复感四时不正之气,或抓破染毒等。内外合邪,火毒蕴蒸肌肤,以致气血凝滞,发为本症。辨证要点:腋部红肿热痛,根深坚硬,势如钉头,范围不超过2寸,全身可见发热口渴,二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数实。初期治宜清热解毒,可用加减消毒散合黄连解毒汤化裁。
【文献别录】
《外科大成·腋部》:“黯疔,生腋下,坚硬无头,四肢拘急,寒热大作。”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腋痈》:“此证一名夹肢痈,发于腋际,即俗名肐肢窝也,属肝、脾血热兼忿怒而成。”
《杂病源流犀烛·腋胠胁肋疮疡源流》:“然腋胺胁肋之病,虽其故皆由气血食痰,而其位实属于肝,……马刀,本发腋下,坚而不溃,……而腋下所发,有与马刀相似,虽坚而色赤,为米疽者,治之用贬石,……内疚疽,亦发腋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腋窝红肿 腋痈 夹肢痈 夹痈 胛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