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五谷杂粮 --> 五谷杂粮大全 --> 豌豆

豌豆

豌豆是春播一年生或秋播越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因其茎秆攀援性而得名,圆身的又称蜜糖豆或蜜豆,扁身的别称很多,又称为青豆、荷兰豆、小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留豆、金豆、回回豆、麦豌豆、麦豆、毕豆、麻累、国豆等。

豌豆是春播一年生或秋播越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因其茎秆攀援性而得名,圆身的又称蜜糖豆或蜜豆,扁身的别称很多,又称为青豆、荷兰豆、小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留豆、金豆、回回豆、麦豌豆、麦豆、毕豆、麻累、国豆等,属长日性冷季豆类,种子在田间出苗时子叶留土。

营养价值

豌豆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种食材,其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很有益处。豌豆中钙和磷的含量在豆类中是比较低的,应注意同含钙、磷丰富的食物起吃。豌豆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清肠,必需的氧基酸。

吃起来清香滑嫩,味道鲜美独特。热炒、做汤、吃涮锅都很适宜。

性味归经

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

功用主治

对脚气、痈肿、乳汁不通、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口渴泄痢等病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适宜与禁忌

脱肛、慢性腹泻、子宫脱垂等中气不足患者宜食,每次50克。哺乳期女性多吃点豌豆还可增加奶量。豌豆粒多吃会腹胀,易产气,尿路结石、皮肤病和慢性胰腺炎患者不宜食用;此外,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者也要慎食。

选购技巧

挑选豌豆时,要挑选豆荚鲜绿购买新鲜豌颗粒饱满的,好的豌豆质地嫩、口感甜。豌豆一次买得过多时,可以剥出来,用保鲜袋装好,在冰箱里冷冻保存。

专家提醒

豌豆吃得太多易引起腹胀,一般次进食量上限为50克。

和其他豆类相比,新鲜的豌豆非常容易煮熟,一般烧开后煮10分钟就能煮熟了,不要煮的太软,易影响口感。豌豆适合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搭配,如鱼类、肉类、蔬菜等。

豌豆食疗方

1、豌豆50克,香茅150克,水煎去渣,分3次温服。适用于霍乱、吐泻。

2、豌豆适量,淡煮常吃。适用于消渴症。

3、豌豆苗适量,洗净,捣烂榨汁,每天半杯温服。适用于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

4、豌豆50克,糯米30克,蜜枣适量,加水适量,文火煮粥食用,时时服食。功效补脾胃,助暖去寒、生津补虚、强体增肌。适用于胃部不适。

5、豌豆、羊肉各适量,洗净,加水适量,文火炖烂,食之。适用于气血虚弱。

家常菜谱

1、豌豆绿豆粥:豌豆50克,绿豆50克,糯米200克,白糖适量。先将豌豆、绿豆放人碗内,用清水浸泡4小时。糯米淘洗干净。再将豌豆、绿豆、糯米放人锅内,加入清水2000克,用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熬至黏稠,加入白糖即成。本品粘糯香甜。功效和胃下气,清热解暑。

2、豌豆糕:豌豆250克,绵白糖150克,熟面粉100克,植物油150克,玫瑰花适量。先将豌豆洗净,放锅内,加水和少量食碱煮沸,用小火煨烂,离火晾凉后过筛,去皮取沙,沥净水。再在豌豆泥中加入熟面粉、植物油、绵白糖拌和,放在撒上玫瑰花的小模具里,压制成形即成。本品糕色淡黄,质地细糯,香甜可口。功效补气和胃,下气宽中。

3、豌豆核桃泥:鲜豌豆粒750克,桃仁60克,藕粉60克,白糖150克。将鲜豌豆粒用开水煮烂,捞出,捣成细泥状,去皮渣。再将藕粉放入冷水中调成稀糊状,核桃仁用开水稍泡片刻,剥去皮,用温油炸透捞出,稍冷,剁成细末。再在锅内放水烧开,加入白糖、豌豆泥搅匀,待煮开后将调好的藕粉缓缓倒人,勾成稀糊状,撒上核桃仁末即成。本品香甜可口,润燥滑肠;补肾固精。

4、豌豆黄之一:干豌豆1000克,白糖300克,桂花10克,山楂糕100克。先将豌豆淘洗干净,放锅中,加水约3000克,在旺火上烧开,改温火煮烂成稀糊状,离火晾凉,再过箩筛去豆皮;山楂糕切成碎末。然后将滤出的豌豆泥放入砂锅内,加白糖,用小火炒三十分钟左右,至豌豆泥黏稠,能堆起来时即成。将山楂糕末和桂花撒在炒好的豌豆泥上,拌匀出锅,倒人干净的方瓷盘中晾凉,吃时切成小块、装入盘中即成。本品色泽鲜艳,味香甜凉。功效健脾和胃。

5、豌豆黄

|<< << < 1 2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豌豆  豌豆简介  五谷杂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绿豆        下一篇:开心果

>> 返回五谷杂粮大全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