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浑身都是宝 健康食用才最好
秋季是吃柿子的最佳季节,不管是新鲜的柿子,还是柿子制成的各种食品,在秋季看来都是食用的最佳季节。另外,因为它口味独特、营养丰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柿子已经成为大众的最爱。
柿子各部位的营养价值
1、“鲜柿”的营养价值
鲜柿子味甘、涩,性凉,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等功效。
《本草纲目》言:“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鲜柿250克,切碎取汁,开水冲服,可治疗胃热伤阴之烦渴口干。
营养分析表明,柿子含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碘、钙、磷、铁等,未成熟果实含鞣质。
药理研究表明,柿子有降低血压,增强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2、“柿饼”营养价值
柿饼味甘,性平,具有润肺、涩肠、止血等功效。
柿饼60克,挖开装入川贝9克,蒸熟后服用,可治干咳;
柿饼、红糖各50克,黑木耳6克,水煎服,可治痔疮出血;
柿饼两个,陈皮两片,糯米60克,共煮粥服用,可治慢性肠炎。
3、“柿霜”营养价值
柿霜即柿饼上所结的白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等功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
柿霜温水化服,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
柿霜10克,冰片0.5克,薄荷5克研细末,涂擦患处,可治口疮、口角炎。
4、“柿叶”营养价值
嫩柿叶开水泡代茶饮,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并有清热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秋吃柿子四大粥方
1、柿叶粥
食材:柿叶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柿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止咳平喘,扩管降压。适用于肺胀咳喘、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
2、柿子粥
食材:鲜柿子2个,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鲜柿子择洗干净,榨汁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柿子汁、白糖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
功效:清热润燥,生津止渴。适用于肺燥及秋燥咳嗽、酒后烦渴、小便黄短等。
3、柿蒂粥
食材:柿蒂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柿蒂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降气止呃。适用于胃失和降所致的呃逆症。
4、柿饼粥
食材:柿饼2个,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柿饼择净,切片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柿饼、白糖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气,收涩止血。适用于热痢、血淋等。
吃柿子的6大禁忌
1、空腹不能吃柿子
因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空腹情况下它们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小的胃柿石最初如杏子核,但会愈积愈大。
如果胃柿石无法自然被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
2、柿子皮不能吃
有的人感到吃柿子的同时咀嚼柿子皮比单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脱涩工艺不完善时,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3、不要与蟹鱼虾一起吃
中医学中,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块,即胃柿石。
4、糖尿病人勿食
柿子中因含10.8的糖类,且大多是简单的双糖和单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即属此类,因此吃后很易被吸收,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鲜柿子 柿饼 柿霜 柿叶 柿叶粥 柿子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金秋栗子上市季 合理食用正当时 下一篇:红薯、紫薯、白薯各不同 日常饮食要分清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月顺时养生:控情绪防燥邪养阴精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霜降养生
- 江西樟树药市2018年10月24日快讯
- 江西樟树药市2018年10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8年10月2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8年10月2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8年10月16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