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养生解读与膳饮品鉴
龙目秋成亦一奇,略无瘴雾损瑶肌。
荔枝韵胜村谁亚,益智名同性即非。
侠士从禽携弹去,鲛人探海得珠归。
不须直待枯成腊,便遣尊前解褐衣。
——宋·朱翌《谢刘宪惠龙眼诗》
诗词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所赠龙眼的喜爱和感激之情:龙眼在秋天成熟,算是一珍奇之物。它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丝毫没有被瘴气侵袭损伤其美玉一样润泽莹洁的“肌肤”。荔枝高雅超凡脱俗,而龙眼更胜过荔枝的高雅与朴实。龙眼又名益智,虽然和益智仁名字相同,药性却不同。那侠义之士身背弯弓去猎杀猛禽,渔人在海浪里搏击得到晶莹的珍珠,龙眼便是将那猛禽的眼睛和珍珠集于一身的珍品啊。不要等到龙眼变干,应该趁着新鲜,在酒杯前剥开龙眼褐色的粗糙的外壳品尝。它鲜美爽口,甘润多汁,甚是美味。
养生解读
龙眼,又叫龙眼肉、桂圆、桂圆肉、亚荔枝等。是原产于我国的珍果,已有2000多年历史。班固的《汉书》上就记载了朝廷给前来觐见的远方使者赠送龙眼、荔枝等作为回馈的史实。龙眼外裹金衣,质如玑珠,其形圆肉白核黑,圆若骊珠,肉似玻璃,核如黑漆,可谓“金丸雪魄”,又因其种子圆黑光泽,种脐突起是白色,看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如《本草纲目》上说“龙眼、龙目,象形也”。
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中写道:“龙眼之树如荔枝,叶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大,核如木患子而不坚,肉白带浆,其甘如蜜。一朵恒三二十颗。荔枝方过,龙眼即熟,男人谓之‘荔枝奴’,以其常随于后也。”北宋苏颂的《图经本草》也有记载,“龙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闽、广、蜀道出荔枝之处皆有之”。目前中国的龙眼品种有几百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广东、广西的“广眼”,福建晋江的“福眼”,四川的“八月鲜”等。
新鲜的龙眼肉质极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就算身在北方,吃到新鲜甜美的龙眼也并非难事,而且可以将龙眼除壳去核,晒至干爽不黏,运输和保存就更方便了,入药时也大多用的是龙眼干。关于龙眼与荔枝在药性上的区别,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随息居饮食谱》载其“补心气,安神定志;益脾阴,滋营充液”。龙眼甘温质润,既不滋腻,又不壅气,为性质平和的药食两用之滋补佳品。
古人食龙眼甚为讲究,《冯氏锦囊秘录》中载:“服龙眼法,五更将不见水干龙眼,以舌在齿上取肉去核,即是舌搅华池之法,细细嚼至渣细成膏,连口中津,汩汩然咽下,如咽甚硬物。毕,又如前法,食第二枚。具服九枚,约有一时许,服毕方起,辰巳二时,又服九枚,未申二时,又服九枚,临卧,又服九枚,一日四次,却有半日之工。服龙眼则气心静,且漱津纳咽,是取坎填离之法,劳症者,勤行一月,无不愈者,方士秘之。”
作为中药,龙眼肉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导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神农本草经》记载龙眼:“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就曾用龙眼治好了很多学习压力很大、心慌焦虑、大便出血的学生。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压力较大不想吃东西,或者是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吃点龙眼都是不错的选择。
现代研究表明,龙眼含糖量较高,约为20%,脂类、核苷类、总黄酮和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也较为丰富。药理研究表明,龙眼具有抗应激、抗焦虑、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提高身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调节血脂等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对内分泌系统也有一定影响。所含的大量铁、钾等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改善因贫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
膳饮品鉴
龙眼,既是一种香甜可口的水果,又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具有很好的滋养补益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做菜煲汤,经常少不了龙眼的助力,不仅可以调节味道,而且还能增加营养,一举两得。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龙眼吃多了容易上火,引起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所以不宜过量多吃。下面介绍几则膳饮配方,供大家参考。
龙眼烧羊腩
材料:羊腩肉600克,龙眼肉30克,山药60克,胡萝卜120克,葱、姜、油、料酒、陈皮、香叶、八角、白芷、生抽、老抽、盐、冰糖各适量。
做法:①龙眼肉洗净;山药洗净,削皮,滚到切块;胡萝卜洗净,滚刀切块。②先将山药、胡萝卜用油炸至外层泛黄、成硬壳即可捞出控油,备用。③羊腩洗净切块,用加了料酒、姜片的水焯2分钟,捞出后水清水冲净附着的血沫、控水,备用。④锅内加入油,下葱段、姜片、八角等炒香,加冰糖、生抽、老抽炒出红色,下羊腩肉中火炒2分钟,加适量开水、倒入龙眼肉、胡萝卜块、香叶、料酒、陈皮等大火烧开,小火慢炖1小时。⑤加山药块继续烧5分钟左右至山药熟透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用:本药膳具有养血安神、健脑益智、温养心脾的功效。适合于体质虚弱、易于感冒、手足发凉、失眠健忘、气血不足的人群食用。
龙眼蒸牛蒡
做法:龙眼肉洗净,牛蒡去皮,切丝,浸入水中备用。锅里放冷水,水温稍热,放入牛蒡丝,煮沸,捞出,放入冷水中待用。红枣用清水浸泡15分钟,用小刷子刷洗干净,去核,切段儿待用。将龙眼肉放入蒸碗中,铺底,盖一层牛蒡丝,一层红枣儿,再码一层龙眼肉,一层牛蒡,一层红枣,最后淋上蜂蜜。放入蒸锅,蒸5分钟,入味,取出,装盘即可
功用:本药膳具有养血安神、疏风利咽的功效。适合于气血不足、心烦失眠、咽喉不利等的人群食用。
龙眼菊花杞子饮
材料:龙眼15克,白菊花12克,枸杞子9克,冰糖适量。
做法:①将龙眼、白菊花和枸杞子分别洗净;②锅内放适量清水,加入龙眼、白菊花和枸杞子,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继续煮15分钟,放入冰糖调味。
功用:本补汤具有补益气血、养肝明目的功效。适合于气血不足、面色不华、眼睛干涩的人群食用。
龙眼大枣乌鸡汤
材料:乌鸡240克,龙眼15克,大枣9克,生姜6片,食盐适量。
做法:①龙眼、大枣分别洗净备用;②乌鸡洗净切块,放入盛有清水的锅内,大火烧开,撇去浮沫;③放入龙眼、大枣和姜片,小火煮1小时,加食盐调味。
功用:本补汤具有滋补气血、养心安神的功效。适合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夜寐欠安的人群食用。
三桂温补酒
材料:干龙眼肉(桂圆肉)240克,干桂花60克,肉桂30克,白酒1200毫升。
做法:将龙眼肉、桂花、肉桂置于干净容器中,加入白酒,加盖密封、浸泡,2周后启封,过滤,弃药渣,待酒液澄清,即可饮用。
功用:本药酒具有温补心脾、安神养颜的功效。适合于面色少华、健忘耳鸣、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的人群适量饮用。
龙眼竹叶茶
材料:龙眼肉3枚,淡竹叶1克,绿茶3克。
做法:将龙眼肉、淡竹叶、绿茶放入玻璃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静待3分钟,即可品饮。
功用:本药茶具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清心除烦的功效。适合于易于上火、心神不宁、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振的人群饮用。
龙眼枸杞糕
材料:龙眼肉24克,枸杞子9克,红糖90克,吉列丁片27克,桂花少许。
做法:龙眼肉洗干净并切碎备用;枸杞子洗干净泡一下;将龙眼和枸杞子放入水中慢火煮约10分钟;放入红糖融化,再撒入些许桂花;吉列丁片放冷水放软,然后隔水加热至融化,倒入龙眼枸杞子的汁液中拌匀;倒进模具中放凉,再置冰箱冷藏至凝固即成。
功用:本药点具有益肝肾、养心神、明目的功效。适合于肝肾不足、心神失养、神倦、失眠、目疲等人群食用。
龙眼红枣糕
材料:龙眼肉45克,红枣30克,红糖180克,马蹄粉270克。
做法:将龙眼肉和红枣加水放入豆浆机搅拌后隔渣;隔渣后的龙眼红枣水煮开后,倒入红糖煮化;马蹄粉和清水搅拌至融合。将煮开的龙眼红枣水冲入马蹄粉中,一边倒一边快速顺时针方向不停搅拌;把制作好的龙眼红枣马蹄粉糊分层倒进糕盘里蒸,一层蒸熟了再放第二层,如此类推,分层蒸熟;蒸好的龙眼红枣马蹄糕放凉后,切块即成。
功用:本药点具有健脾养心、补血生津的功效。适合脾胃不足、气血偏弱、乏力、口渴、睡眠欠安的人群食用。
龙眼石斛粥
材料:龙眼肉30克,石斛15克,粳米150克。
做法:石斛洗净,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时,先煎取汁。锅中加水适量,放入粳米、石斛汁,武火煮沸,加龙眼肉转文火,熬煮成粥即可。
功用:本药粥具有补脾益胃、滋阴养心的功效。适合于脾胃虚弱、素体阴虚、神经衰弱、手足心热、纳少腹胀、便干难解的人群食用。
龙眼归枣粥
材料:龙眼肉30克,当归6克,红枣15克,糯米150克。
做法:当归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汤,去渣取汁;红枣、糯米分别洗净。锅中倒入适量水,放入糯米,煮沸,再加汤汁、龙眼肉、红枣,共同熬煮成粥即可。
功用:本药粥具有养血益气、补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脾血虚而出现的面色不华、心悸不宁、头晕失眠、乏力困倦,以及女性月经量少色淡等的人群食用。本药粥补血效佳,对于容易血虚的女性尤其适合,还可以美容养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龙眼 龙眼养生 滋养补益 益智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柚子入药可祛疾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冬季天寒需保暖,养生也要分早晚
- 冬季干燥又寒冷,选择水果有学问!
- 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临床观察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