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药保健饮品简介
在中国古代医药书籍中,记载了大量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饮品,或含茶或不含茶,且名目繁多,有“茶”、“茶汤”、“药茶”、“汤”、“熟水”、“渴水”、“饮子”等等。
茶
茶既是用茶叶制成的饮料,也是某些采用造茶法制成的或如饮茶法饮用饮料(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通称。
原料不是茶叶,但仿照造茶法制成的饮料有槐芽茶、皂荚芽茶等,见《太平圣惠方》等书。含有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方,均如饮茶法一样饮用,如现在常见的甘和茶、天中茶等。因此“茶”既是茶叶饮料的特称,也是某些代茶品、含茶汤药的借名。上述带有“茶”名的饮料,无论是真茶还是代茶,都具有治疗保健的功能。因此“茶”肯定属于古代保健饮品之一。但“茶”一个字,还不能囊括许多具有同类功效而不以茶为名的其他饮料。含有茶叶的煎液,未必都供饮用,也可用于含漱或外洗。所以,“茶”尚不能概括古代保健饮品内容。
药茶
该词首见于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96“药茶诸方”一篇。其中有方8首。分析这8方,可知“药茶”最早的含义有二:第一,含茶药方。用于治疗疾病而非日常饮用。第二,代茶晶:计有槐芽茶方、萝蘼茶方、皂荚芽茶方、石楠芽茶方4首。虽然这4种药茶并非真茶,且各有自己独特的功效,但是它们都能与茶一样“不计时候服”,也就是具有了饮料的特征。由此看来,“药茶”一名虽然出现较早,也常被后世用来作为某些保健饮料的代称,但其中的“药”字,过度凸显其含药的特点,强调其治疗作用,从而掩盖了其作为日常保健饮料的作用。而且,其中包括的含茶药方,乃治疗所需,并非单纯的保健饮品。因此“药茶”也很难概括古代保健饮品内容。
汤
汤的本义为热水。中医学里的“汤”是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服的一种剂型。但到了宋代,有一类以“汤”为名的方,其服用方法却采用了与茶类似的“点服”法,不拘时服。宋·《萍洲可谈》记载:“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可见北宋时的“汤”是非常盛行的日常饮料。此类“汤”的具体组成,可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10“诸汤”。该卷的汤方没有突出的主治,附在全书之末。其下各方多用甘香之物,并用甘草调味,用量多为细末一钱,采用茶法“点服”,或注明“如茶服”、“不拘时”。这类的汤,正属于保健饮品的范围。如古代著名的保健饮料“二陈汤”、“青梅汤”、“绿豆汤”,都以汤为名。但属于饮料的“汤”,毕竟只占汤剂的一小部分,而且“汤”也无法概括最多用的保健饮料“茶”。所以单用一个“汤”字,还是无法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古代保健饮品的内容。
熟水
与生水对应,即烧开的水。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到唐宋医方,经常可见用熟水送下药物的记载。但在宋、元间,“熟水”乃是一类保健饮料的特称。据元·邹铉《寿亲养老新书》记载:“前朝太医院定熟水,以紫苏为上,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可见“熟水”曾一度是保健饮料的专用名词。宋元间以熟水为名的保健饮料有沉香熟水、丁香熟水、豆蔻熟水、紫苏熟水等。但“熟水”一名,晚近基本不用,其制作方法也很少有人提起。因此,如果用“熟水”概括古代保健饮品,显然也不合适。
渴水
“水”也是古代一种保健饮料的特称。“渴水”可作为症状,有口渴欲饮水的意思。在《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竹屿山房杂部》等明代著作中,“渴水”也是一种饮料名称。综合各种“渴水”的制作法,可以知道这是一种类似糖浆的浓缩制剂,用时根据情况稀释饮用。大约相当于当今的稀释果汁类的保健饮料。其种类有林檎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杨梅渴水等。此类饮料,过去少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 古代保健饮品 茶汤 药茶 熟水 渴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我国古代最著名女中医--曾懿 下一篇:仙茅古称婆罗门参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