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痈的问诊
肛痈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脓肿者,又称“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导致本病发生,多因过食肥甘、辛辣、海味、醇酒等物,加上饮食、大便、起居无规律,过度疲劳,湿热内生,肛门是太阳膀胱经所主,湿热侵及此经,湿浊不化,下注大肠,蕴结肛门,或肛门破损染毒,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日久肉腐成脓。本病位置较深者,不宜自行溃破,可继发全身重度感染,甚至可致休克。本病总的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祛湿,但彻底的治疗方法还是外科切开脓腔。
西医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的问诊主要是肛周疼痛及全身发热情况。疼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剧烈时坐卧不安,夜不能眠,可致小便不通,大便秘结。根据部位不同,也可表现为肛门坠胀不适,便意频。本病大多伴有全身体温升高,其程度视脓肿部位不同而不同,部位深,体温较高;部位浅,则呈低烧。但体温高低与疼痛轻重不完全成正比。还应问肛周局部是否有红、肿、热表现,有无大便带血,应与血栓外痔、炎性外痔、肛裂、肛窦炎等相鉴别。
本病问诊应了解肛门直肠局部的红、肿、热、痛程度及脓液性质、全身症状。红肿较重,肛门坠胀疼痛,身软倦怠,食欲不振,渴不多饮,脓液黄浊者为湿热下注,肛痈大多数属此型;肛门红肿平塌,皮色暗红或不红,疼痛轻微或刺痛如锥,成脓较慢,脓液稀薄不臭,不发热或寒热往来者为阴虚湿热。
(二)分型问诊
1.实证
问诊:局部红、肿、热,痛显著,病情发展迅速,溃后脓液黄色稠厚而带粪臭味。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者,为湿热下注。
治法: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草麻渗湿汤加减。早期热甚者,加金银花清热解毒;后期休虚,脓出不畅者,加黄苠以补气托脓。
2. 虚证
间诊疼痛轻,起病缓慢,病程长,有的可长达数月.不发热或有低热,全身倦怠无力。局部呈蔓肿,界限不清,溃破后脓液淡白稀薄,不臭或微带臭味者,为阴虚湿热。
治法:治宜滋阴清热,除湿软坚。方用滋阴除湿汤。若见咳嗽咯血,骨蒸盗汗者,加沙参、麦门冬养阴清热。
3.肛门旁皮下脓肿
间诊肛周局部有持续性和搏动性剧烈疼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肛旁有明显红肿、硬结或触痛。体温正常或略高。
治法:手术切开,配合清热解毒利湿中药内服或外洗。
4.坐骨直肠窝脓肿
问诊:开始时肛管患侧有持续性微痛、酸胀,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行走时更甚,坐卧不安,并有发热、畏寒、头痛、身倦无力等表现。肛门患侧有明显的硬结、压痛。
治法:手术切开,术后内服清热利湿汤,并用祛毒汤外洗。
5.肛管后脓肿
问诊:尾骶部疼痛剧烈,排便时尤为明显,伴发热,肛门后侧有硬结。
治法:同坐骨直肠窝脓肿。
6.直肠粘膜下脓肿
问诊:直肠内有沉甄坠胀感,排便和行走时疼痛加重,后期溃破时可便出脓液。有发热,畏寒,身疲乏力等。有对导致小便不畅。
治法:挂线法,配合清热解毒祛湿中药内服。
7.骨盆宜肠间隙脓肿
问诊:直肠坠胀、酸痛。发热较甄.出汗,神疲乏力,便意频而排出不畅,小便困难。
治法:切开引流或挂线治疗,术后内服清热利湿汤,并用祛毒汤外洗。
8.直肠后间隙脓肿
问诊:直肠内重坠,骶尾部钝痛,并向下肢放射。发热,畏寒,神疲乏力。
治法:同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肛痈问诊 肛痈 脏毒 悬痈 坐马痈 跨马痈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